(相關資料圖)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繼人工智能(AI)技術在繪畫、攝影等領域引發多起版權糾紛后,AI生成的音樂也激起了音樂創作者的抵制。
據美國《紐約時報》20日報道,上周,一名網友以加拿大說唱歌手德雷克(Drake)和加拿大歌手威肯(The Weeknd)的聲音為原型,利用AI技術生成了一首時長兩分鐘的歌曲《我心可鑒》。在發布后,這首歌迅速爆火并傳播到了多個平臺。截止周一下午,這首歌在TikTok上累計獲得了超過1500萬次播放量,在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上播放量已超過60萬次,在YouTube上獲得27.5萬次播放。有樂迷認為這首歌“比德雷克本人的歌還好聽”,但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創作的歌曲“好到讓人感覺很危險”。
據BBC報道,德雷克所屬的音樂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認為,這首AI合成歌曲違反了版權法,并已于17日向平臺方投訴,令其下架,并要求Spotify和蘋果等流媒體平臺切斷AI對其內部音樂的訪問權限,防止開發人員利用其版權音樂訓練AI模型。環球音樂集團在音樂雜志《公告牌》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平臺負有法律和道德責任,限制侵權者使用其服務”,“我們將毫不猶豫地采取措施保護我們和音樂人的權利”。
AI音樂近期引發的爭議還不止這一起。據猶太電訊社19日報道,兩位備受歡迎的已故以色列歌手——被稱為“東方麥當娜”的奧芙拉·哈扎和被稱為以色列“米茲拉希音樂之王”的佐哈爾·阿戈夫被人通過AI技術“復活”,這名網友利用他們生前的影音資料合成創作了一段二人合唱名為《永遠在這里》的歌曲視頻。但是,阿戈夫生前曾犯強奸罪,以色列音樂記者薩森認為,如果奧芙拉還活著,并不會愿意跟這樣的人合作。奧芙拉的經紀人也表示,AI沒能復原她“神圣的聲音”,而且這首歌的音樂類型也不是米茲拉希音樂。
AI版權糾紛已引發大量道德及法律層面的討論。人工智能倡導者塞勒曾3次為AI生成的作品提交版權申請,但均因“作品并非由人類作者創作”而被拒絕。據《紐約時報》報道,關于AI對版權作品進行數據抓取是否屬于“合理使用”、誰是AI生成作品的所有者等問題目前仍無定論。關注新興技術的網站Memia的創始人里德表示,法律體系往往追不上技術的快速發展,但廣泛討論能推動法律快速更新。(王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