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舉行記者會,發言人臧鐵偉表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即將提請4月24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草案二次審議稿擬規定,涉及醫療健康、社會保障、金融業務、生活繳費等服務事項的,應當保留現場人工辦理等傳統服務方式。同時,明確殘疾人、老年人家庭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的,政府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可以給予適當補貼。
根據各方面意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次審議稿擬作如下主要修改:完善本法立法目的,突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基本定位是重點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同時惠及其他人;進一步明確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有關單位及其職能;增加關于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或者其他無障礙設施的規定;增加“保障措施”一章,充實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保障內容;做好與公共圖書館法等相關法律的銜接,完善相關規定。
老年人是具有無障礙環境需求的重要群體,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不僅在立法目的中突出對老年人的保護,而且重視老年人組織和老年人的參與,規定國家鼓勵工程建設單位在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竣工驗收等環節,邀請殘疾人聯合會、老齡協會等組織以及殘疾人、老年人代表,參加意見征詢和體驗試用等活動。同時,明確殘疾人、老年人家庭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的,政府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可以給予適當補貼;規定無障礙停車位優先供肢體殘疾人使用,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孕婦、嬰幼兒等駕駛或者乘坐的機動車也可以使用;強調與殘疾人、老年人等相關的服務機構應當配備無障礙設備,在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方面提供無障礙服務。
為保障無障礙設施正常使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增加“保障措施”一章,從強化無障礙環境宣傳教育、鼓勵有關單位加強對工作人員進行無障礙服務知識與技能培訓等方面充實相關規定,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正常使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條件。另外,規定無障礙設施所有權人或者管理人的維護管理責任,包括對損壞的無障礙設施和標識進行替換或者維修,對需改造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改造,糾正占用無障礙設施的行為等,保障無障礙設施正常使用。同時,在“監督管理”一章中明確政府監管職責、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規定檢察建議和公益訴訟制度等,加強監督管理。
臧鐵偉介紹,2022年10月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初次審議后,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534人提出的1040條意見。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還專門發函向13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征求意見。各聯系點以多種形式組織線上、線下的意見征詢活動,收集整理并積極反饋當地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為立法工作提供重要參考。比如,重慶沙坪壩聯系點、天津小白樓聯系點不僅在網上征求意見,還深入社區聽取居民意見。各地群眾踴躍參與,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還有不少感人的立法故事。比如,廣東江海聯系點反映,居民吳騰信自小殘疾,他自強不息,通過奮斗脫貧,不僅積極參加立法意見征詢活動,還表示將積極參與法律實施和宣傳,讓更多殘疾人朋友感受到國家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又如,山東黃島聯系點反映,退休教師秦四海長期關注殘疾人、老年人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在立法意見征詢活動中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有的被吸收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