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0%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50%,因為在這個濕度范圍內空氣中的細菌壽命最短,人體皮膚會感到舒適,呼吸均勻正常。
2、2、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體積的空氣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則空氣越干燥;水汽越多,則空氣越潮濕。
(相關資料圖)
3、3、在此意義下,常用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比較濕度、混合比、飽和差以及露點等物理量來表示;若表示在濕蒸汽中液態水分的重量占蒸汽總重量的百分比,則稱之為蒸汽的濕度。
4、4、濕度對人體的影響,在室內舒適溫度范圍內不太明顯。
5、但在28℃、相對濕度達90%時,你就會有氣溫達34℃的感覺。
6、這是因為濕度大時,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高,蒸發量少,人體排泄的大量汗液難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無法暢快地散發。
7、擴展資料:夏季氣溫過高,機體表面潮熱,會令人煩躁、失眠。
8、冬季過于寒冷,就會令人神經興奮,而導致失眠。
9、研究表明,人處于21℃至24℃的環境中,使人感到舒適,更有利于睡眠。
10、中醫養生學指出:“棲息之室,必常雅潔,夏則虛敞、冬則溫密。
11、所以,恒溫的條件下休息,才是睡眠養生的好方法。
12、清新的空氣有助于提升睡眠品質。
13、寢室內空氣要盡量保持流暢,因為空氣不流通容易產生異味、悶熱感、甚至降低室內的氧氣濃度,會讓人產生不舒適的感覺。
14、藉由打開窗戶產生空氣對流,或是利用空氣清凈機維持室內空氣的清凈,對提升睡眠品質有絕對的幫助。
15、尤其是有呼吸系統問題的患者,筆者建議更應該要注意睡眠環境的空氣暢通。
16、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臥室溫度濕度影響睡眠質量 改造環境不失眠。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