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年來,上海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實效,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介紹,上半年垃圾分類實效測評結果顯示,居住區分類達標率從《條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90%。大多數居民已養成自覺分類習慣。
垃圾分類實效顯著提升。今年6月份,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運總量96.8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目標: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噸/日、增長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噸/日、增長11.2倍,濕垃圾分出量9632.1噸/日、增長38.5%,干垃圾處置量15518.2噸/日、下降19.8%。
上海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完成2.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道路廢物箱設置數量優化調整至4.1萬余個;累計配置濕垃圾車1537輛、干垃圾車3077輛、有害垃圾車99輛、可回收物回收車239輛;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集散場10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5座生活垃圾處置設施項目全部開工,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處置總能力達到24350噸/日。
下一步,上海將繼續提高分類準確性、投放便利性和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一是居住區(村)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力爭達到95%,示范街鎮力爭達到85%以上。二是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三是加快處置能力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四是研究制定濕垃圾利用產品推廣政策,全面實施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五是重點圍繞源頭減量制度、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義務、公共場所分類投放規定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動形成知法、守法氛圍。(作者:沈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