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
專家指出,通過政府向地方中小銀行注資,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借道地方金融機構,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從而達到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的作用。此外,將補充資本和改革關聯到一起,可以推動中小銀行體制機制改革。
國常會:允許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7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必須加大金融支持,發揮中小銀行不可或缺的作用。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
一是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強其服務中小微企業、支持保就業能力。
二是以支持補充資本金促改革、換機制,將中小銀行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機制等作為支持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條件。
三是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銀行及股東主體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在全面清產核資、排查風險并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穩妥推進補充資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資源潛力給予支持。
四是加強監管和全過程審計監督。對專項債合理補充資本金建立市場化的到期及時退出機制,嚴防道德風險。
為何要注資中小銀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最低分別為7.5%、8.5%和10.5%。
在各類銀行中,城商行與農商行的資本補充壓力最大。以2020年一季度數據為例,國有大行、股份行與民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13.44%和14.44%,而城商行與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僅為12.65%和12.81%,較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紅線10.5%的安全邊際較小。
在加大信貸投放及不良率上升的背景下,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承壓。當前銀行補充資本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源性的,比如依靠自身盈利。另外可通過外源性方式補充資本,比如增資、IPO、可轉債、定增、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
江蘇省內某城商行資產負債部人士表示,雖然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較多,但是中小銀行可以運用的渠道較少。“能上市的銀行還相對好些,不能上市的渠道很少,能發二級資本債就不錯了。”因此,需要創新資本補充方式。
本次國常會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必須加大金融支持,發揮中小銀行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現在地方中小銀行主要由地方政府持股,解決資本金問題首先得地方政府想辦法。由地方發債去注資,可以解決激勵兼容、權責對等的問題。”前述專家稱,“用專項債注資是一個相對比較對稱的方式,可以強化地方政府在風險管控方面的責任。”
推動中小銀行體制機制改革
據中國證券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通過專項債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將補充資本和改革關聯到一起,可以推動中小銀行體制機制改革。采取這類方法的機構可能相對特殊一些。
曾剛表示,對于一些有經營問題的機構,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注資、兼并重組等,在此過程中給處置化解一些存量風險,同時也達到資本補充的目的。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專項債由地方政府發放,責任在地方政府,這也是強化了地方政府對中小銀行風險處置的作用,強化了屬地責任。
據上海證券報,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通過政府向地方中小銀行注資,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借道地方金融機構,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從而達到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的作用。同時,也能強化地方政府在風險管控方面的能力。“地方銀行資金鏈緊張,專項債注資有利于其補充資本、化解風險。”
張依群表示,此次會議提到的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通過可轉債等方式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屬于間接注資,更偏向于市場化行為,是一種債務關系。“以前沒有相關的操作,這是一種創新性的思路,為未來進一步改革留下伏筆。”他說。
據北京商報,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國常會提出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這一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當前要求中小銀行加大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三農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將發揮積極的作用。這一政策不僅拓寬了地方政府專項債的使用范圍,同時也擴大了中小銀行利用可轉債方式補充資本的途徑。
郵儲銀行戰略發展部研究員婁飛鵬表示,中小銀行面臨著較為突出的資本金不足問題,而補充資本金的渠道相對較少,政府對中小銀行資本金補充高度重視,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不僅有利于中小銀行發展,也有利于中小銀行增加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