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個春天,科技賦能智慧農業,春種春作圖景別樣新。連日來,大孝堡鎮東盤糧村的菜農們,借助高新科技,呵護西紅柿生長,180余畝改造提升后的智慧化蔬菜大棚“大顯神通”,為大棚蔬菜搶“鮮”上市打下堅實基礎。
春風輕拂勝溪之際,走進東盤糧村5G智能蔬菜大棚,西紅柿秧苗鋪滿阡陌,層層疊疊,青翠欲滴,長勢喜人,全自動水肥一體化噴灌機有序運轉,溫度、濕度由手機輕松操控,高端智能化農業種植模式,正時刻“呵護”著農作物的成長。
科技“加速度”,農業有奔頭。過去種植靠經驗,現在種植看數據,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施肥?溫度應該調多少?一目了然。通過5G網絡形成數據互聯,智慧大棚搭建有數字化管理系統,遍布基地的傳感器實時對西紅柿種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進行在線監測,全程記錄西紅柿的生長周期。人工模擬生態環境、智能化控制、自動化機械作業,平常只能在電視上見到的高科技,如今在這里得到了完美應用。
既要讓植物住上“洋房”,還要吃上“營養餐”。這背后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精準到根的水肥一體化技術不浪費一滴水,保證營養全部吸收,節水節肥達30%到40%,60萬株西紅柿長勢旺、更喜人。
科技賦能不僅破解了田間管理的難題,也讓蔬菜產量、品質有了質的提升。相比原來的塑料大棚,新改造后大棚內土地利用率提高,“方寸屏幕”掌控180畝大棚蔬菜,數字化管控技術可實現高品質農作物一年收獲兩茬,每畝增產達3萬斤。
作為孝義市農業大鎮,大孝堡鎮以產業振興為抓手,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時機,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質效,而以5G為代表的信息通訊技術,也是給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讓農業從業者耳聰目明,能夠更好更快地實現鄉村振興。相信在“領頭雁”的示范帶動下,勝溪大地上,將有更多的農業生產轉變傳統種植方式,將數字化管控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助力實現集約化、科學化、智能化、精準化、效益化的現代智慧農業,讓一幅幅數字強農、數字富民的生動畫卷漸次展開,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智”富道路!(孝義融媒記者 楊柳 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