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劉潤 主筆 / 二蔓 責編 / 李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1882篇原創文章
最近,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想和你分享。
以前,哪里都是紅利,隨便做點什么我知道但你不知道的生意,就能賺到錢。
遍地都是黃金,哪哪都是機會,賺錢太容易了。造原子彈的,還賺不過賣茶葉蛋的。
那個時候,我們問得最多的一類問題是:我已經決定進入某某行業了,你還有什么要交代的?
這幾年,生意做得又苦又累,已經足夠努力,卻還是在生存邊緣掙扎。
錢越來越難賺了,機會越來越少了,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了。會造原子彈的人,也賺不到錢了。
這個時候,我們問得最多的一類問題是:到底哪個行業還存在著機會,你能偷偷告訴我嗎?
這種變化,很微妙,也很殘酷。
于是,我開始很有興趣地研究。這種變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來的。那些機會,又是怎么一點一點消失的。
然后,我越研究越有感觸,越研究越有一種感覺:
機會,都是從垃圾堆里翻出來的。
什么意思?
故事,是從垃圾堆里開始的
假如,你的面前,擺著這么三個行業:
第一個行業,遍地都是假貨;第二個行業,幾乎沒有任何信任可言;第三個行業,每年都能做到超過70%的投訴率。
請問,你會選擇進入這三個行業嗎?
這樣吧。可以先不急著回答。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窮人家的孩子,叫:小劉。
1974年,小劉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鄉村。窮到什么程度呢?抬眼望過去,基本上除了白楊樹,就是水稻田。
在不少外人看來,小劉的人生,就是從一個垃圾堆里開始的。
為了生存,小劉的父母常年在外賺錢養家。他就和妹妹一起,住在外婆家里,成了典型的留守兒童。
但慶幸的是,他的父母十分明智。他們不管自己過得有多苦多累,都要想盡辦法把兄妹二人送到學校里去。
為了改變命運,小劉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總有一天,他要帶著自己和家人走出麻煩,徹底擺脫貧困。
高考那年,憑借著688分的高分,小劉順利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系。
可是,家里根本就沒有錢供他上北京,念大學。怎么辦?
臨行前的那一天,也許是小劉一生之中最難忘的一天。
親戚朋友出2毛,街坊鄰居出5分。大家東拼西湊,給小劉籌出了500塊錢,和76個雞蛋。
從今往后,異地他鄉,除了這500塊錢和76個雞蛋,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一定要讀好書。一定要闖出名堂來。一定要改變我的人生。”
可是,就在他專心念書的時候,家里卻出事了。
在外賺錢的母親,出了一場重大的安全事故。先不說因此欠了多少錢,就連命,都差點丟了。
為了不讓小劉分心,這次事故,家里人瞞了他很久。但后來,還是讓他知道了。
“人活著就好。以后別這么辛苦了。該賠的錢,我來賠。”
從那天之后,小劉就開始不停地折騰自己。
1998年,他帶著邊工邊讀攢下來的12000塊錢,走進中關村,租了一個最便宜的柜臺,買了一臺二手電腦,和一輛二手的三輪車。
算算下來,全身上下,還剩400塊錢。
小劉知道,如果三個月之內,這個小柜臺不能實現盈利,那他就真的山窮水盡了。
但好在,他做到了。不僅做到了,還做得很好。
慢慢的,他也開始有了第一個員工、第二個柜臺。
2004年,趁著電商時代的來臨,小劉毅然砍掉了線下業務,轉型為線上零售公司。
2007年,為了提升運輸效率,小劉又堅決地做出了一個決定:為他的這家名叫“京東”的線上零售公司,自建物流。
是的。這位窮人家的孩子,不是別人。正是,劉強東。
2014年5月22日9點30分,紐約時代廣場巨大的LED屏幕上,閃現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
劉強東,終于走到了“總有一天”。
在那個屬于京東的上市之夜,劉強東說:
那一刻,他也許會想起自己從家鄉到北京,用了十年,才得到北京孩子最基礎的一些東西;也許會想起自己當年條件太差,沒錢讓外婆去最好的醫院,看最好的大夫;也許會想起自己是在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一步一步,一清二白地做起了一個偉大的企業。
以及,那500塊錢,和76個雞蛋。
轉機,是從垃圾堆里發生的
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其實還有另外一面。
我們說,有夢想,有情懷,是好事。但是,在商業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在天上飛的夢想和情懷。
真正缺的,是讓夢想和情懷落地的能力。
選對了,功成名就。選錯了,可能就是萬劫不復。
可是,要知道,在當年的中關村里,遍地都是假貨、水貨;當年的線上業務,根本就沒有“商城”的概念,基本就是仰賴貼吧、論壇;當年的物流,服務意識基本為零,丟件、漏件是常有的事。
這些行業,簡直就像垃圾堆一樣。更景氣的行業,比比皆是。應該怎么選,都選不到它們才是。
可是,為什么偏偏是它們?如果換作是你,你會選擇它們嗎?
很多年以后的2018年,劉強東在英國牛津大學的演講中,是這么說的:
什么意思?
那個年代的中關村,幾乎每個人都在騙人。
假冒偽劣產品橫行無阻,也基本沒有什么服務。
這些假貨、水貨每天就在柜臺之間,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在沒有創造任何價值的情況下轉來轉去。
每個柜臺的老板,都在教自己的員工怎么去欺騙客戶,才能成交更多的生意。
那么,劉強東呢?
他開了中關村第一個明碼標價的柜臺。
你沒看錯,明碼標價,都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
客人來了之后,不需要討價還價,都是一樣的價格。不賣假貨,不賣水貨。
不管要不要發票,都堅持給你。
不管你會不會使用產品,只要你愿意,都堅持花上個三四個小時教你。
雖然會有很多客戶一聽到“不談價格”,就立刻沒了興趣。但是兜兜轉轉了一大圈,他們還是會回來。
為什么?因為劉強東的價格,是整個市場上最公道的。
京東多媒體的口碑,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甚至,在2003年,因為受到非典影響,劉強東關閉京東多媒體的12個柜臺,改為在網上的論壇、貼吧里出售商品的時候,還有論壇的版主說:
是的。論壇、貼吧。
那個時候,如果你想通過網絡,從我的手上買東西,得先到郵局匯款。
匯完之后,要到論壇、貼吧告訴我,你已經匯出了。哪一天匯出的,哪一個郵局匯出的。都要告訴我。
然后,再留下你的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我把這些信息抄下來,再去發貨。
沒有交易系統,也沒有商城。
這又是一個大麻煩。
也正是這個麻煩,才讓劉強東意識到,電商時代,可能真的來了。
從線下,轉到線上。
緊接著,就是物流。
用劉強東的話來說,當時的快遞行業、物流行業,簡直就是連一家像樣的公司都沒有。
效率低。成本高。服務差。
丟件、掉包,那更是家常便飯。
一整年下來,京東收到的投訴里,有72%,都來自物流。
所以,“一定要進去”。
我找的就是垃圾堆一樣的行業。不是垃圾堆,我還不進去呢。
機會,是從垃圾堆里翻出來的
你發現了嗎?
遍地的從來都不是“機會”,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垃圾堆”。
很多人說,這一代人的機會,其實是被上一代人搶光了。
這話不一定錯。但是,更準確一點來說,是“瞎眼可見的垃圾堆”,被上一代人搶光了。是“輕而易舉就能賺到的錢”,被上一代人賺光了。
但你知道,垃圾堆這個東西,是永遠都找不完的。
只不過,我們可能要打著燈籠,拿著放大鏡,趴在地上,甚至鉆到地縫里。
什么意思?
我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床墊。
床墊這樁生意,有兩個特別明顯的特點,也是痛點。
一個,是決策成本高。另一個,是交易頻次低。
決策成本高,指的是客單價高。客單價越高,決策需要的信息自然也就越多。
既然要我花大幾千甚至上萬來買,那你有沒有辦法,給我解決“需要的信息多”這個麻煩?
于是,你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床墊公司,選擇了和酒店合作。
交易頻次低,指的是產品使用周期長。使用周期越長,購買的間隔時間自然也就越久。
可是,在下次光臨之前,我還會遇上各種各樣的麻煩。質量出問題了怎么辦?衛生出問題了又該怎么辦?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床墊公司在今天不僅有售后質保,還有上門除菌除螨的服務。
再比如,菜市場。
你知道,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有一個矛盾的心理。想吃得健康,又覺得做菜太麻煩。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走進了超市、菜市場,只能看著各種蔬菜一籌莫展。不知道該買什么,也不知道該買多少。
好不容易糾結完了,還得排著長長的隊去付款。
到家一看,八點了,做飯的興致又少了一半。
自己做飯,嫌麻煩,沒時間。吃外賣,不健康。
這就是今天獨自在外的很多年輕人面臨的麻煩。
那,能不能幫我做一份菜單,一周七天不重樣。把菜洗好,切好,搭配好。讓我只要買回家炒一下就能吃。
能不能幫我配一份營養餐,我最近正好在減肥健身。
能不能再附上一份烹飪說明書,連同切好的菜一起賣給我。
更不用說,像是餐飲業、服務業這種永遠沒有上限的行業。
你是開酒店的,你能不能保證酒店的設施,跟得上需求的變化?
我常常出差,見過不少“不停打補丁”的酒店。
指示電梯位置的引導圖,對應著特定燈光的氛圍模式,精準控制水溫的控制臺,和永遠不會響起的電話,等等等等。
你是做餐廳的,你會不會記錄每一個進店的客人,什么時候來,點了什么菜?
我認識一個餐飲企業的創業者,除了記錄這些,他連客人每次來,帶的是不是同一個女性,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樣,在服務客人的時候,就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像這樣的記錄,如果寫在紙上摞起來,比一個人還要高。
為了服務好用戶,會有大量的創業者能做到這樣近乎變態的程度。
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卷嗎?
沒錯,就是卷。也只能卷。
這是一個非常痛的認知。
因為以后,穩定的、確切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因為以后,瞎眼可見的麻煩、容易賺的錢會越來越少。
因為以后,我們要靠翻垃圾堆賺錢了。
最后的話
以前,哪里都是紅利,隨便做點什么,都能賺錢。
賺錢還比較容易。現在,紅利漸漸消失,需要更加努力。又累又苦,卻越來越難。很多足夠努力的人,也只是勉強糊口,還過得去。
以后,我們要靠翻垃圾堆賺錢了。
把心思放在用戶身上,把身子趴在地上,把眼睛放在地縫里。
在行業里翻,在用戶體驗上翻,在任何一個可能出現麻煩的環節翻。
也在自己身上翻。
共勉。
點擊下方圖片,和30000位島民一起
把別人的頓悟,變成你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