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個新聞,說是北京之前發布了一則通告,從明年的1月1日開始,將不再讓老頭樂上路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一出,評論區可以說是一片叫好。
頗有種“這一天終于來了”的感覺。
這個人人喊打的老頭樂,指的其實就是那些假冒偽劣的老年代步車。
從外形上看,它們大都非常呆萌和可愛,而且,一般都會碰瓷一臺比較有名的汽車。
就比如說這個 smort 和極氪0.1 。看清啊,是 smOrt 。
車里則相對樸素一些,但該有的東西也都有。
比如空調、儀表、若干個座椅,有些甚至還有車機系統。
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性價比奇高。
現在最小的汽車,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 ,倆門,將將坐下四個人。跑得也不快,上 100都費點勁。車里更是沒啥科技配置,低配的車型甚至沒有氣囊。
賣多錢呢?三萬。
老頭樂呢,同樣倆門四座,有的還有四個門。最高時速也能跑到大幾十,同樣可以遮風擋雨,長得還都賊個性。
賣多錢?一萬不到。
關鍵是還不用學駕照,到手就能開。
這些加起來,就讓老頭樂成了一個入手門檻低、性價比極高并且極為實用的玩意。
特別是對于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說,對比開車、騎車或是走路,開老頭樂算是個非常理想的交通工具。
老頭樂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老頭們開著是真樂啊。
甚至在社交平臺上,已經有年輕人被老頭樂種草,每天開著上下班了。
這種看似完美的產品力,也直接導致了老頭樂賣得,絕對不是一般好。
就拿老頭樂大省山東為例,作為國內第一個允許老頭樂上路的省份,早在2018年就有統計數據顯示,光山東一個省,老頭樂的保有量就超過了300萬臺。而當年,山東省的機動車保有量也才 2400萬輛。
也就是路上每八輛車里,就得有一臺老頭樂,能見度相當之高。
目前的老頭樂雖然賣的沒有前幾年那么火爆,但依舊有著33.5萬臺左右的年產銷量。
這還只是登記在冊的正規老頭樂,那些以次充好的假冒偽劣產品,數量則是無從查起。
保有量一多,事故自然也多了起來。
據北京晚報報道, 2022 年,北京市共發生違規電動三、四輪車交通事故131 起,死亡 138 人。
也就是說老頭樂只要一出事,基本就是大事。
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大體上都差不多,就是因為老頭樂的駕駛者缺乏上路的駕駛培訓,時常會做出一些迷惑的違規操作。
就比如,它們會開上機動車道,然后突然給你來個緊急變向。
或者是在紅燈的時候,徑直沖進對向的車流。
還有這種乍一看很離譜,細看更離譜的操作。
要說帥還是真挺帥的,但說危險也是真的危險。
更要命的是,不僅老頭樂的駕駛員大都沒有經過駕駛培訓,就連老頭樂本身也并沒有多可靠。
大家都知道,如果一臺汽車需要上市銷售,最核心的就是需要滿足各種嚴格的國家標準。這個標準雖然不高,但至少能保證一臺車質量過關,并且安全可靠。
但老頭樂就沒有類似的要求,所以它們基本上就是拿塑料板一圍就成了車門和車頂,四個轱轆一拼能跑就行。
畢竟賣的便宜還得賺錢,質量什么的只能隨緣。
所以在媒體的實際測試里,在汽車能夠輕松應付的測試環境下,老頭樂跑起來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再這么開下去,車上的零件大概率會越來越少的吧。
而老頭樂連這種接近正常行駛的情況都搞不定,就更別提搞定汽車的碰撞測試了。
大概在兩年前,懂車帝就做過一次老頭樂和五菱宏光 MINI EV 的對撞測試。
撞完以后, MINI EV 是這樣的。雖然受損嚴重,但是乘員艙沒有變形。
而這是老頭樂。
車頭幾乎去了二次元,乘員艙更是嚴重變形。換句話說,就是對乘客幾乎沒有任何保護。
要知道, MINI EV 可是目前市售最便宜、最小的車型之一了。也就是說,它的安全性能比較一般。
和它對撞尚且如此,要是碰到沃爾沃這種防御拉滿,或是貨車這種噸位巨大的對手,后果真的是不堪設想。
這種堪稱工業廢品的質量,也讓老頭樂收獲了“絆倒鐵盒”這種離譜的外號。
所以,總的來看,目前的老頭樂市場有兩個最嚴重的問題:車的質量不太行,駕駛員的水平不夠高。
所以在北京發布的老頭樂禁令里,也對這兩個部分做出了相當明確的規范。
就比如,里頭明確提到禁令適用的范圍是違規的電動三、四輪車。所謂違規,其實就是不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里頭的劣質老頭樂。
合格的產品,在各種指標上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座位數量得在 4 個以下、整備質量不能超過 750kg、車速不能超過 70km/h 、電池壽命循環 500 次后不低于原始狀態的 90% 、且不得使用鉛酸電池等等。
這樣,質量和安全就算是有保證了。
對于駕駛者,則必須持有準駕車型的駕駛證,車子也得上京B的摩托牌照。需要遵守交規,而且不能進入主城區。
所以,與其說是對老頭樂的禁令,不如說北京這次的操作是對老頭樂市場的一次整改。
拒絕工業垃圾,提高駕駛素質。
帝都的做法,在未來很大概率也會被各地效仿。在不久之后,我們可能再也見不到老頭樂滿街跑,這種近乎風景線般的景象了。
而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客觀地說,作為一種便宜且方便的交通工具,目前的老頭樂,確實完美滿足了許多無車或是老年家庭的出行需求。在部分地區,甚至會出現街上只有老頭樂的景象。
而作為一種介于電動自行車和汽車之間的交通工具,它們不僅用著省錢,還能遮風擋雨。
對于老年人之外的更多群體,比如之前提到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上下班通勤和日常出門的絕佳選擇。
也因此,老頭樂的市場規模在幾年的下滑之后,竟久違地回升了。
這也讓原本缺乏規范、野蠻生長的老頭樂,現在變成了有需求、增長快的朝陽產業。
想讓老頭樂變成大家樂,就必須用更為嚴格的政策進行規范和限制。
即使需要考證上牌,即使售價會變高,只要能夠讓大家出行的環境變得更安全、更便捷。
我想,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