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美國返還兩件重要文物!5月9日,中國流失文物返還儀式在美國紐約舉行,中方與美方簽署返還協議。經國家文物局授權,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出席了儀式,接收了兩件重要石刻文物。
這兩件文物,是我國北朝至唐代的圍屏石榻,至今已有一千多年,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幻,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紐約曼哈頓區檢察官近期在調查一起刑事案件時,發現了這兩件“大個頭”的文物,然后由檢察官辦公室和美國國土安全調查局查沒。中國駐紐約總領館與國家文物局密切協作,在美方職能部門配合下,成功讓文物返還。
讓文物回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還需要國家和國家之間良好的合作。中美雙方秉持“在全球范圍打擊文物走私、保護文物安全、擴大政府間合作”的精神,成為“讓流失海外文物回歸”成功合作的典范。自2015年以來,美方先后5次向中國返還共404件(套)文物藝術品和1件古生物化石。一次次實現“讓文物跨越太平洋回家”,令人欣慰欣喜。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有海量的文物流失海外。讓文物回家并不容易,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比如有一大批流失英國的文物,前后經歷了25年,才全部成功追索回國。
早在1995年2月,英國警方向我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當年3月,英警方實施“水燭行動”,將文物截獲扣押。國家文物局派專家進行初步鑒定,確認為我禁止出境文物。
國務院高度重視、統一部署,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港澳辦、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國文物工作小組”,通過執法合作、民事訴訟、協商談判等多種方式展開追索。1998年5月,有3000余件返還文物運回北京;8月,歸還7件文物。
但是,還有一批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我國始終未放棄追索。直到2020年10月20日,已在英國“生活”了25年的68件(組)中國文物,終于回歸祖國。這些文物,從春秋戰國跨越到清代,不少是精品,其中包括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
在文物遺產保護方面,我們一方面要抓好跨國的合作,讓海外文物回家;另一方面一定要抓好國內文物的保護,避免新的流失——這“兩手抓”都不可或缺。防止文物的流失,既要防止被盜,又要防止自己亂拆亂扔,不把文物當文物,不把遺存當遺存;同時要區分清楚文物和“準文物”、可出售文物和不可出售文物,從而避免禁止出境的文物被“渾水摸魚”。
讓文物回家,回家,回家,這是作為“博物之國”中國的公民的共同心愿;要實現這個心愿,一定要努力營造國際合作的良好氛圍,在文化、教育、商業等領域都要開展好交流、合作,讓文物更順利地“失而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