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件:
2023年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8%。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分別同比下降16.9%、11.3%。
核心摘要:
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后,4月財政收入僅溫和回升。去年同期國內經濟遭疫情沖擊、財政存量留抵退稅工作開始推進,造就了公共財政收入的極低基數。我們按照財政部公布的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后的同比增速倒推,剔除留抵退稅影響后,4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累計同比增長1.54%,僅較3月溫和回升1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溫和改善,但非稅收入增速連續下滑。主要源于去年地方政府以盤活存量資產等手段騰挪增收,今年隨著騰挪空間收窄、稅收壓力緩解,該因素有所退潮。后續財政收入增長對經濟復蘇、稅收改善的依賴度提高。
分稅種來看,4月稅收收入增長仍然受限于經濟復蘇強度:1)企業盈利尚未明顯好轉,加之年初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的稅收補繳規模有所下降,使得企業所得稅累計同比降幅較大。2)扣除留抵退稅因素的增值稅收入同比小幅下降。3)房地產行業仍拖累稅收表現,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同比增速僅溫和修復,尤其土地相關稅收拖累較大。4)居民收入改善尚不明顯,個人所得稅和國內消費稅盡管降幅收窄,但仍同比負增。5)進口低迷形勢下,進口環節的稅收同比降幅僅略有收窄。6)汽車行業“價格戰”助力汽車銷量回溫,車輛購置稅較快恢復。
4月公共財政支出穩步增長、靠前發力。公共財政收、支出進度均較快,因而赤字的使用進度較為均衡。公共財政支出在投向上偏重于穩就業和科技領域,對于傳統基建的支持力度不及去年上半年。4月投向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增速進一步走高,在所公布分項中增長最快,也是占比最大的一塊。投向科學技術領域支出增速仍大幅高于2022年,體現政府支持高質量增長的導向。公共財政對于傳統基建的支持力度明顯不及去年7月以前,需要依賴于地方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工具蓄力。
政府性基金收、支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呈現出低位企穩回升勢頭。與去年同期一樣,政府性基金支出進度明顯快于收入進度。1-4月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為13327億,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3923億元,保持了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主要依靠地方專項債彌補,今年1-4月地方專項債凈融資額達到1.9萬億,高于去年同期。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地方債提前批次的發行對于廣義財政支出的穩定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如果土地市場恢復程度有限,后續財政發力將需要在加快專項債發行進度和再推出政策性金融債方面加碼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