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增長,春江水冷不止深圳先知,北京和上海在也列-熱點

2023-06-02 11:42:21來源:安安小小姐姐說城市

基于1%人口的抽樣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為1766.18萬人,跟上年度的1768.61萬人相比,減少了1.98萬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常住人口數量減少,這是深圳自1979年以來的第一次。

除了深圳之外,主要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是否有開始下跌的趨勢呢?今日的數據,我們提取全國八大主要城市的歷年常住人口數據,觀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各大城市的常住人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們從各地歷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提取2000年以來的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深圳、武漢和鄭州的常住人口數據,按照時間線將其繪制成折線圖,如下所示。

數據可視化圖表,能夠展示比文字或者數據表格更多的信息。在本篇中,我們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各大城市常住人口的波動情況。通過圖表,我們能夠發現以下信息:

一,人口數據的準確程度情況。

一般來說,統計機構會在逢5的年份對全國人口做1%抽樣統計,逢10的年份做人口普查,其余年份則由各地抽取1%的人口進行統計,進而得到本地當年的常住人口數據。

不熟悉統計學的網友可能會問,為什么不在所有年份對所有人口做全面統計呢?因為調查統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綜合成本太高。

在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明顯的波動:

1,廣州2020年常住人口,相對于2019年,有多達300萬的上漲;

2,武漢2020和2021年的常住人口,增長也很快;

3,成都和鄭州2009年到2010年,以及成都2015年到2016年的常住人口,波動也是極為明顯的。

這種變化,是因為人口在一年的時間內,大量涌入一座城市造成的嗎?比如廣州,廣州有可能在2019年到2020年的一年時間內,多出300萬人嗎?

顯然這種事發生的概率是極小的,合理的解釋是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得到的數據存在比較大的偏差。

這也是為什么在引用人口數據中,我們會采用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而不采用2021年或者2022年數據的原因。這種情況,也算是統計學里面的一個小常識,希望關心關注宏觀經濟數據的網友能夠理解。

二,春江水冷,不止深圳先知。

很多人在形容深圳人口負增長時,說春江水冷深圳先知。

其實,如果認真讀一下我們繪制的圖表,便可以看到,人口增速放緩比深圳更早出現的,是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的人口大約從2015年就開始趨于緩慢增長甚至下降的趨勢。

北京和上海的情況特殊,固然有政策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表明這兩座超級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開始下降了。

三,人口增長放緩,很早就已出現端倪。

2022年,相對于前一年而言,深圳的常住人口在減少,即傳說中的負增長。

這個趨勢是今年才出現的嗎?不,從數據分布來看,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長放緩,其實在2020年就已經出現端倪了。只是由于過去三年的特殊情況,人口增長放緩的事實,被過去三年更大的事情掩蓋住了而已。

除了上海、北京、深圳以外,廣州、重慶和鄭州的人口也基本上達到了頂峰,在2023年,這些城市的人口都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例外的可能是成都和武漢,從曲線來看,這兩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仍然會有持續增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