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前我們提出的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 ,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
2、相對于應試教育來講,素質教育符合教育規律的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資料圖片)
3、同時,我們也發現,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 素質教育成為課外學習版的應試教育許多學校把“素質教育”理解為就是組織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某方面的特長,導致了實施中的片面性。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技藝為前提,而非如應試教育般,較為強迫的使學生學習。
5、學習目標太過功利,高考不考的科目,學生沒有興趣,那是注定的。
6、(二)認為素質教育就是減負一些學校認為實行素質教育就是減少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的內容。
7、教師像卸了“包袱”一樣,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認真備課了;學生則像泄了“氣”一樣,學習放松了。
8、其實減輕學生負擔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中應注意的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學生負擔也不是越輕越好,這里面有一個度的問題。
9、(三)無法真正的將素質教育的理念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一些學校表面上熱火朝天,實際上仍然把升學率當作是評估質量的硬指標,節假日補課有增無減,學生負擔不堪重負。
10、有的學校在對素質教育的評價尚未進入系統、有序階段,就急于將“成績報告單”改為“素質報告單”,結果是“換湯不換藥”。
11、背后的原因就是素質教育缺乏一個顯性的評價尺度和評價標準,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評價仍然只看學生的成績,看升學率,使本來就已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強化。
12、解決當前素質教育問題的措施建議有:一是提高認識,加強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領導和管理。
13、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措施,保證素質教育在城鄉中小學的全面推進和深入。
14、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5、建立課程改革聯席會議制度,在課程改革經費投入、辦學條件、教師編制、評估督導、成果獎勵等方面制訂和完善配套措施,為課程改革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
16、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平衡。
17、二是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使素質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
18、加大對教師繼續教育的支持力度,強化學校管理人員培訓,以適應教育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19、規范辦學行為,學校要認真執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校考試次數和在校學習時間,嚴格控制學生的課業負擔量,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20、學校不準隨意增加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停辦各類補習班、重點班和學科競賽,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
21、同時,也需要家長的理解引導和助力。
22、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素質教育自身,同時也讓素質教育有一個顯性的評價尺度和評價標準。
23、三是深化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
24、完善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設,并逐步將其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和學生錄取的重要依據,把素質教育實施情況作為評估辦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納入教育督導內容。
25、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系統,指導教學。
26、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及招生錄取制度。
27、堅持德育為先,構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機制。
28、客觀地說,當前并不是任何一個學校都能承載起這樣的學習模式,并非每一個家庭都能提供這樣的“研究基礎”。
29、到底哪種教育模式更科學,需要時間檢驗,但從今后發展來看,類似的嘗試會越來越多——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也好,加大優質資源供給也罷,應該讓“小學生遇見蘇軾”更常見、更普遍,讓更多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