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冷水魚都”打造百億產業集群 6月19日首屆冷水魚預制菜高質量發展大會撫遠開啟
華夏東極·魅力撫遠
這里是祖國大陸一天中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
(相關資料圖)
這里也是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
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
6月19日—20日,2023年冷水魚預制菜高質量發展大會即將在這里開場,大會將以打造“百億級三江魚預制菜產業集群”,創建“冷水魚預制菜之都”為目標,把撫遠建設成魚類預制菜產業高地。
建設冷水魚都,撫遠靠什么?今天,請跟著我們,來了解撫遠在打造“冷水魚預制菜之都”的深厚底氣。
底氣一:
自然環境獨特,漁業資源豐厚
撫遠祖國大陸的東北部,境內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大界江,大小河流56條,湖泊泡沼700多處,廣闊的水域面積為冷水魚生長繁衍提供了充足的場地。
目前,撫遠境內,魚類資源105種,還是史氏鱘、達氏鰉唯一產區和大馬哈魚主產區,被授予“中國鱘鰉魚之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撫遠現保存有冷水性及喜冷水性魚類共有21科86屬種,是我國高寒地區魚類生態優良的種質資源天然儲備庫。
底氣二:
地理位置優越,可對接國內國際雙市場
撫遠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東部、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撫遠深水港距出海口僅960公里,經過韃靼海峽可直達日本、韓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也可通往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出境通道。
便捷的交通條件是發展對外貿易的先天優勢。根據地理條件,撫遠已經形成水陸空鐵“四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以便對接更廣闊的市場。獨特的區位以及交通優勢,讓撫遠也成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節點,發展優勢突出,合作商機無限。
底氣三:
政府大力支持,產業基礎良好
近日,撫遠市市長范繼濤在接受采訪中表示,近年來撫遠市也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支持冷水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一是打造鱘鰉魚現代產業園。占地面積158畝,建設集臨港加工物流區、孵化園區、水產科研開發區為一體的冷水魚現代產業園。預期投產后,年供應優質鱘鰉魚苗200萬尾,虹鱒魚苗100萬尾,其他優質冷水魚苗500萬尾;供應大規格商品鱘鰉魚活魚175噸,其他名優冷水魚72噸;年產優質魚子醬18噸;生產鱘鰉魚熏魚等加工水產品12000噸。
二是發展特色水產種業。撫遠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合作共建,開展鱘鰉魚、大馬哈魚等名優特品種種苗培育、繁殖等科研活動,打造全國鱘鰉魚種苗供給地。
三是做好增殖放流產業。采取“涵養+可持續”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年放流大馬哈魚苗300萬尾,鱘鰉魚苗種60萬尾,進一步涵養三江水域漁業資源。
底氣四:
文化+旅游,漁旅融合賦能產業
撫遠是我國五小民族赫哲族的傳統聚居地,赫哲族群眾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漁獵文化和獨特的食魚文化,發展出了包括冬捕、全魚宴等在內的傳統漁獵文化。
在這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撫遠市深入挖掘發展機遇,舉辦開江節、放流節,冬捕季打造赫哲風情、漁貿體驗、江鮮美食、漁獵文化、漁樂休閑五大業態,推動“垂釣、游玩、餐飲、住宿”等多領域休閑漁業一體化發展。
如今撫遠的赫哲族群眾過上了富足的好日子,赫哲族群眾不但通過網絡直播捕魚、銷售魚品,有的還發展成百萬粉絲的大網紅。以文化+旅游休閑等方式串聯起來的漁旅融合發展方式,正在賦能產業,推動撫遠冷水魚都的建設。
撫遠魚文化歷史悠久。撫遠原名“伊力嘎”,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發展冷水魚產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來看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名副其實的冷水魚都。
聲明:本文為推廣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違規或您認為該頁面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