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食物中毒中,細菌性中毒最為普遍。
【資料圖】
隨著氣溫逐漸變暖,被細菌污染的食物在適宜的環境及營養條件下,大量繁殖或產毒,進食前食物未充分加熱,活菌或其毒素將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常見地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沙門氏菌、葡萄球菌、H7大腸桿菌、肉毒梭菌。它們都存在什么食物中?感染后有什么癥狀?如何預防呢?
一、沙門氏菌
1.存在食品∶以動物性食品為主,如病死的牲畜肉、冷葷肉、熟肉等
2.中毒原因∶生產加工儲存用具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用前加熱不徹底
3.感染癥狀∶感染6-48h內,出現頭痛、惡心、食欲不振,繼而嘔吐、腹瀉、發熱。嚴重者會痙攣、脫水甚至休克
4.預防措施
①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②高溫烹調,畜肉類加熱80℃12分鐘以上;禽蛋類煮沸8分鐘以上。
③低溫儲藏,冷藏或冷凍,避光保存,盡快食用。
二、葡萄球菌
1.存在食品∶乳類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及各類熟肉制品
2.中毒原因∶正常人手部本身帶有葡萄球菌,在制作加工食品時工作人員未做好清潔
3.感染癥狀∶感染2-3h后,出現惡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
4.預防措施
①盡量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商超購買食物。
②食物儲存在低溫通風處,剩飯食用前必須徹底加熱。
三、0157:H7大腸桿菌
1.存在食品∶肉類制品、漢堡、生牛奶、蔬菜、鮮榨果汁、生水
2.中毒原因∶通過污染食物經糞口途徑感染
3.感染癥狀∶突發性腹部痙攣、腹瀉,嚴重者會出現出血性腹瀉。
4.預防措施
①不吃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牛奶、肉類。不吃沒洗凈
的水果、蔬菜。剩飯剩菜食用前徹底加熱。
②飯前便后要洗手。
③就餐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
四、副溶血弧菌
1.存在食品∶海產品以及其他腌制品
2.中毒原因∶烹調時未徹底煮透
3.感染癥狀∶感染6-10h內,出現腹瀉腹痛、發熱、脫水等情況
4.預防措施
①加工海產品,需沸水蒸煮30分鐘。
②副溶血弧菌對醋敏感,調制海產品時可加適量的醋。
③生熟分開,低溫保藏。烹調后的熟食存放最好不要超過兩天。
五、肉毒梭菌
1.存在食品∶多數為家庭自制的發酵醬、豆類、谷類食品,其次為肉類和罐頭食品
2.中毒原因∶在缺氧環境中細菌生長和形成毒素,輕度腌制、未經充分加工的食品,食用前未徹底加熱處理
3.感染癥狀∶運動神經麻痹,頭暈無力,走路不穩,飲食困難等,感染率低,死亡率高
4.預防措施
①不吃生醬
②自制發酵醬時,原料清潔完全,腌制前充分冷卻,含鹽量大于14%,要經常日曬,充分攪拌。
③對可疑食物100℃加熱10-20分鐘。
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學習食品安全衛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從而預防食物中毒,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