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發(fā)生在漢武帝晚年的一場巫蠱之禍,讓親人反目、父子相殘,最終太子劉據(jù)含冤而死。劉據(jù)的殞命讓人唏噓不已的同時,也許有人會問,寬厚溫和的太子為什么會舉兵造反?究竟是誰導演了這場骨肉相殘的人間慘劇?
班固對于太子命運有解釋,"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 班固感慨這是令人悲痛的事,接著指出這樣的變故,不像江充這樣的小人物所能左右的。江充只不過是個馬前卒,那么策劃巫蠱之禍的人究竟是誰?
親歷過巫蠱之禍的司馬遷,他對此事件沒正面描寫,也沒寫主要涉案人員,只通過小人物來側(cè)面點到了太子兵變,這個小人物就是是田仁。田仁早年是衛(wèi)青的門客,后來離開了衛(wèi)青。到太子兵變時,丞相讓他守城門,防太子逃走。當太子逃跑時,碰到了田仁,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田仁竟然打開城門,放走了太子,隨后太子便遭到了殺身之禍。
司馬遷寫《史記》是要理清歷史脈絡,不是重大事件不是關(guān)鍵人物,一般都不提。但是田仁卻有傳,字數(shù)不過百來字。這篇短小傳記像是為了寫太子兵變一樣,司馬遷極有可能是想借此來點出太子兵變。
巫蠱之禍之后,太子自殺,儲君位置空缺,朝中各種勢力圍繞儲君的位置引發(fā)了爭端。前90年,巫蠱之禍后第二年,漢武帝讓李廣利率軍去打匈奴,丞相劉屈嫠去送他。李廣利對劉屈嫠說,"愿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李廣利的意思是,把昌邑王推上去,你與你子孫們不會擔憂了。昌邑王是劉髑,李廣利是他舅舅。李廣利找劉屈嫠去辦這事,因為他們是兒女親家,兩家有共同利益關(guān)系。這也讓我們看到巫蠱之禍的本質(zhì)。
劉髑是劉據(jù)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他的母親是李夫人,李夫人雖然不是皇后,但是在死時,漢武帝以皇后禮節(jié)安葬。后來漢武帝死后,配對祭祀的是就是她。李廣利是漢武帝晚年重要將領(lǐng),和當年衛(wèi)青一樣位高權(quán)重。現(xiàn)在劉髑的母親李夫人取代了衛(wèi)子夫,李廣利取代了衛(wèi)青,劉髑取代劉據(jù)成為太子就有可能了。
當時巫蠱之禍,身為丞相的劉屈嫠留在長安,他調(diào)動軍隊鎮(zhèn)壓了太子劉據(jù)的兵變。而看守城門的田仁很有可能受劉屈嫠指使,故意放走太子,這樣就可以死無對證。李廣利是將,劉屈嫠是相,他們兩人強強聯(lián)手,策劃了巫蠱之禍,目的就是想把劉髑推上太子之位。
不久,丞相劉屈嫠被告發(fā),原因是巫蠱"與貳師共祝禱詞",他們想讓劉髑為帝,這時漢武帝還健在,劉髑怎么可以直接做皇帝!武帝對太子劉據(jù)造反疑慮重重,于是誅殺了劉屈嫠,之后劉髑也死了,死因不明。而李廣利征戰(zhàn)匈奴時,聽說自己李氏家族因為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遭受滿門抄斬,于是率七萬漢朝大軍投降匈奴。這件事也是《史記》絕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