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徐美慧)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正式批復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據了解,該項目計劃于2023年年底前開工,2027年完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項目俯瞰效果圖。圖源:北京市發改委
該項目是2023年北京市重點工程、城南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已納入國家發改委“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該校的加入,將進一步推動全市教育資源合理布局。
首都醫科大學是北京市屬醫科院校,辦學定位為立足北京、領先全國、國際一流研究型醫科大學,重點發展學科包括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等。目前設右安門、順義、和平里、花鄉、東四十條五處校區。
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項目位于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北至太福路,南至新志路,西至永慶南大街,東至蘆興南大街。總建筑面積約67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教室、實驗實習用房、圖書館、重點實驗室、實驗動物用房、師生活動用房、學生宿舍、食堂等。
項目位置示意圖。圖源:北京市發改委
據了解,新校區以師生為中心、教學為核心,由內向外分為公共核心區、科研和教學區、師生生活區三個圈層,聚焦教研結合、強化師生互動、突出學科融合,公共核心區由師生活動中心、圖書館及中心綠地組成。科研和教學區由科研樓、教學樓和動物實驗樓組成。師生生活區由學生宿舍、食堂和體育設施組成。
項目規劃功能分區圖。圖源:北京市發改委
學校建設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建設安全、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校園,新校區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將在多方面結合學校特色實現升級。該項目統籌利用各建筑樓前、建筑圍合場地,豐富體育運動場地,滿足師生體育活動需要。
同時,項目將體育館、圖書館臨主要城市干道設置,為周邊居民共享使用創造條件。完善教學陳列用房科普教育功能,未來有望面向社會公眾及中小學生開放,助力傳播生命科學知識。熱源采用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燃氣鍋爐多能源耦合方式,預計可實現年減碳量1319噸。同時還增加太陽能光伏安裝面積,建設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設施。
體育館效果圖。圖源:北京市發改委
新校區建成后,首都醫科大學將騰退現有五個校區,實現“一校一址”辦學。一方面,將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首都醫科大學5個校區中4個位于中心城區,其中主校區位于豐臺區南二環外。實施新校區建設,將學校位于中心城區教育科研功能全部遷出,能夠更好地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將提升城南地區綜合承載力。首都醫科大學承載的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將輻射帶動周邊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同時,新校區將與生物醫藥基地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動教育、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