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0全球數字貿易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武漢(漢口北)商品交易會(下稱“漢交會”)在武漢開幕,開幕式后,大會主題論壇2020全球數字貿易大會在武漢卓爾萬豪酒店舉辦。
主題論壇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政府、卓爾智聯集團、漢口北集團承辦,財新國際為論壇戰略合作媒體。以“數字貿易與‘雙循環’新格局”為主題,“數字貿易國際治理與中國離岸金融體系創新”為巔峰對話議題緊扣數字貿易發展的新熱點和“雙循環”下的服務貿易發展新機遇。
眾位專家學者
把脈數字經濟趨勢
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英國查塔姆研究所主席、英國財政部原商務大臣、“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經濟學家、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原副部長米凱萊·杰拉奇( Michele Geraci),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席電子商務專家、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等十余名中外重量級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或分享精彩觀點,探討全球數字貿易前路,共謀武漢數字貿易產業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數聯銘品、卓爾智聯集團、GE醫療等知名企業相關負責人發言并進行圓桌對話,由行業角度深入探討新形勢下數字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展望,及“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商業機遇,為武漢發展建言獻策。
2020年,全球共同經歷了新冠病毒的肆虐,經濟的重啟與新生是發展的主脈絡。
而今年以來,已有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2020武漢高質量發展(全球)資本大會、亞布力論壇2020武漢特別峰會等重量級峰會在武漢成功舉行。疫情后,武漢應和來自時代浪潮的呼吸節奏,打破數字鴻溝,發展數字貿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加速經濟疫后重振,為持續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劉克崮在主題演講中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發展遇到困難,全球社會發展貧富差距加大,收入分配失衡。他以“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優化與中國稅費制度改革”為題,通過橫向對比,論述中國稅費改革主要方向和周邊區域環境影響,認為數字貿易可以引領助推國際貿易新發展,調節國民收入分配,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兼顧政府、企業、居民各方利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助推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新發展。
辛勇飛分享的題目是數字貿易的特征、影響與治理。他說,當前新興數字技術蓬勃發展,和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度融合使得貿易形態發生了很大改變,數字貿易呈現出新特點,數字發展帶來服務和貿易的提升,可以通過數字方式利用互聯網得到更加快捷的傳送,還需再夯實技術保障、拓展貿易發展空間、構建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推進全球治理等方向努力,在國際社會共同建立開放、公正、公平、非歧視的數字貿易發展環境。
黃益平在視頻發言中表示,線上社會經濟活動的活躍在一定意義上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去年年底,網購在全國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30%,沒有數字經濟,宏觀經濟的下滑更加嚴重。隨著科技平臺對金融、支付、生活、服務的改變,黃益平預測到2021年會看到數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他認為這是歷史性的機會,希望武漢趕上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
吉姆·奧尼爾以線上視頻的形式為論壇帶來主旨演講,他以全球藥企間對疫苗的研發合作為例,認為全球化的本質和形式正在不斷演變,預測未來幾年,美元作用很可能下降,歐元、日元或是人民幣的作用進一步上升,數字人民幣或將在競爭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奧尼爾稱近來對世界貿易某些方面的挑戰不太可能是永久性的,在今后十年和未來更遠的時間,可以期待國際貿易的進一步增長。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在討論中認為,數字時代最大的挑戰是監管和標準,他舉例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地區或區域組織,比如歐盟或者新加坡、香港這樣的離岸中心可以制定政策,確立中立的監管環境,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中國引入大灣區,引入自貿區,可以在特定物理空間、特定企業和個人使用兩套生態體系,通過數字技術精準確認,全球人才、資金和企業能夠在中國的市場空間充分發揮特長。同時,數字系統使得監管可以精準監管,創造非常豐富的創新機會。
迎向數字貿易
武漢可有更多實措
中國是疫情中恢復較快的國家。各方面經濟活動正處恢復反彈中,后續增長的態勢也更趨明了。而數據因具有的可復制性、共享性、非消耗性等獨特性質,因相較于其他生產要素給經濟高質量增長帶來更大可能性而受到更多重視。
卓爾智聯集團總裁齊志平認為數字貿易在未來,尤其是在流通環節當中是必然趨勢,份額會越來越高,隨著基于物流、電子商務、倉儲各個環節都有大量外部數據源接入,可以提供更大的便捷性和更多數據資源支持。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數據連接能力也會變得尤為關鍵。企業應該加大投入,努力打破信息孤島,提升數據的鏈接能力。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席電子商務專家李鳴濤提到要在當前數字經濟大背景下從整體上認知數字貿易。傳統貨物貿易的服務和服務貿易也在實體化、在由數字化驅動,因此如何通過數據的流動、通過數據的支撐,提升產業業態活力,形成更好的國境內發展動力驅動機制,可能是未來觀察數字貿易要最終解決的問題,并且空間非常大。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未來數據本身的跨境交易問題,在基礎設施、法律、產權、跨境數據流動方面的規則,都是下一步需要思考、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前聯合國項目事務署中國首席代表羅響認為,武漢要做數字貿易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先鋒城市,一要規則先行,向前制定政策;第二,資本引導,由政府設立引導基金,讓數字貿易走得更強壯;三要重視人才培養;第四,打造生態鏈,武漢可把數字貿易生態鏈全部梳理,查缺補漏,數字貿易就會走得更深、更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