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都是國際投行給投資者提供來年投資策略建議的時候。當前全球范圍內COVID-19疫情還沒徹底結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和投資領域仍然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在此背景下,來年該如何部署投資策略?本文歸納了多家國際投行對國際資本市場的看法,敬請讀者參閱。
整體而言,國際投行普遍對明年全球經濟形勢持樂觀態度,預測經濟會出現反彈。一方面因為,現在全球經濟已經觸底;另一方面也因為,疫苗陸續在各國開始被應用,明年全球經濟復蘇被寄予厚望。[1]
最樂觀的投行可能是高盛。高盛認為可以預見未來兩年內全球經濟的增長改善,政策的不確定性降低,保持低利率的環境有利于調節股市風險偏好和提升估值。高盛預期標普500 指數在2021年年底將上漲16%至4300 點,2022 年年底將上漲7%至4600 點。[2][3]
摩根士丹利同樣樂觀。摩根士丹利認為持續的政策刺激將使市盈率維持在高位,未來發達市場地區股市的漲幅將達兩位數;并且也預計標普500 指數將在2021年達到3900點,建議超配全球股市和公司債券。[4]
當然,也不是每一家國際投行都建議買買買的。例如摩根大通,雖然也認為全球經濟在2021年將會“擁抱樂觀”,卻不認為所有國家的股市都會同樣受益。摩根大通將美股評級下調為“中性”,那就基本跑輸大市了,因為在疫情穩定后,明年全球股市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是大概率事件。[5]
美國經濟可能出現黎明前的黑暗,雖然美國有望成為2021 年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參與者,但美國管理疫情的能力太差,受疫情進一步惡化的影響,美國2021 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出現萎縮,最快第二季度,甚至第三季度才有機會出現反彈。
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毫無疑問是全球最佳的。我最近跟美國同事視頻開會,他們都羨慕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而他們還在水深火熱中,只能在家辦公,開會通過視頻,連投行上市路演都是通過Zoom等視頻工具,根本無法感受到視頻另一端與會者的任何氣息。
下圖可以看出中國股市在2020年的表現的確是全球靠前的,但2021年是否還會如此呢?[6]
(圖表來自國信證券)
花旗銀行則看好英國和澳洲市場,因為當地股市跌幅較大,明年反彈的力度也許就更大。花旗銀行對美股的觀點跟摩根大通類似,認為美股估值不具吸引力。[7]
綜合多家投行的觀點,主要判斷為:經濟已經見底,加上疫苗的出現,投行對全球股市普遍是“擁抱樂觀”的態度。雖然不同投行對全球不同市場的復蘇步伐或有不同意見,但總體共識都是以經濟股市觸底反彈作為主調,建議減持現金,部署入市;配置方向,多數機構看好周期股。
我認為,以上觀點在假設成立的前提下,其結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是,假設是否一定會成立?例如,如果疫苗的效果不理想會怎樣?如果疫苗的供應不能應付需求又如何?如果COVID-19出現個變異病毒小弟COVID-21又該怎么辦?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從投資者的角度,本人更傾向于:當市場樂觀的時候我謹慎,當市場謹慎的時候我樂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也許市場頻繁波動的狀態還將持續,好消息或壞消息,都會觸動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
當下,由于全球貨幣政策寬松不及預期、海外疫情防控形勢不理想、中美關系進一步緊張等因素,預計國際資本市場依然會隨著眾多不確定性而起伏變化。
但總體來說,后疫情時代,疫苗普及或將給全球市場注入強心劑,推動經濟強勁復蘇,2021年全球股市應該會存在較大上行空間,股市或將帶來可觀收益。人們因疫情更加看重儲蓄與投資,也會為全球投資市場增添更深厚的資本基礎與流通動力。
而疫情防控最佳、政局穩定、制造業較為完善的中國,對全球資本形成了更強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說是目前亞洲地區的投資首選,也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強大引擎。隨著疫情陰霾散去,國民就業狀況改善、可支配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恢復、跨境資源流入,國內外經濟雙循環模式的形成,都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基礎將被不斷夯實、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而作為身處其間的中國國民,也會是最直接的獲益者;收益之后再去投資促進經濟,從而形成長期的良性循環。因此,長遠來看,我們至少應該對國內的經濟發展與投資環境充滿信心。
最后,希望大家在2021年的投資策略上,特別是國際投資部署上,都能進退有度、得失有數。魔幻的2020年即將過去,觸底反彈之后的2021年也或許會是很多人的財富增長之年。前方無論是花園或荊棘,我們都樂觀以盼、積極面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