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區塊鏈行業,有太多故事值得書寫。
PayPal、Square、MassMutual、MicroStrategy、魯弗投資等一眾華爾街機構/公司大踏步入場加密貨幣;DeFi鎖倉金額從5億美金暴漲至223億美金,DeFi生態全面爆發;比特幣價格從3000美金上漲至24000美金,屢創歷史新高;穩定幣發行量穩步增長,市值屢創歷史記錄......這一切都在指向一個結果:我們為之奮斗的區塊鏈,正從某個陰郁角落走向舞臺中央,鎂光燈下,我們又該如何審視2020這一年?
此外,在“3·12”期間,金融行業創下了6個交易日發生3次熔斷的豐功偉績,讓眾多華爾街資本們“驚掉了下巴”;美聯儲連續兩次緊急降息,聯儲利率下調接近0;比特幣價格從最高10000美元下跌至3700美元。
2020年的區塊鏈行業,有太多不平凡的瞬間值得被記錄。
1、全球機構管理加密貨幣資金體量飆漲超6倍,創歷史記錄
2020年,比特幣投資者出現“結構性”變化,加密市場的主要投資者已從散戶變成以對沖基金。
根據資產管理公司CoinShares的最新數據,2020年1月份至12月份下旬,加密貨幣基金和產品的總資金流入量達到56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超過600%。這使得加密基金管理資產在2020年提升至近190億美元,與2019年年底的25.7億美元相比,漲幅為639%,機構資金流入量創下歷史記錄。
這些機構/公司包括Paypal、Grayscale、Fidelity Investments、MicroStrategy、Galaxy Digital、Square、MassMutual、古根漢姆宏觀機會基金、BlockFi、三箭資本、羅斯柴爾德投資公司等,未來我們必將看到更多新的機構,進入比特幣投資者名單。
以管理53億美元的古根漢姆宏觀機會基金為例,根據公開披露信息,該公司已通過美國SEC批準,將把旗下價值53億美元的宏觀機會基金的10%通過灰度比特幣信托(GBTC)投資比特幣。
2、COVID-19讓加密貨幣出現歷史上首次大范圍采用
疫情推動加密貨幣大范圍采用,在加密貨幣史上系首次。
在COVID-19的負面影響下,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開啟大力度的經濟刺激計劃,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也從3萬億美元暴漲至7萬億美元,超發貨幣成為刺激投資者進駐加密領域的最主要因素。
根據灰度2020投資者研究報告,超過66%的比特幣投資者認為,COVID-19成為他們投資比特幣的關鍵因素。2020年8月,摩根大通(JPMorgan)的分析師調查發現,在COVID-19大流行的趨勢下,較年輕的散戶投資者正將過剩的流動性資產配置在了比特幣上。
灰度2020投資者研究報告顯示,投資者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改變,投資者認為比特幣與避險資產有相同屬性。他們認為,比特幣擁有稀缺性、可驗證性、并且與全球市場沒有具體相關性,以及它不受政府機構控制的事實,使得比特幣類似于傳統的避險投資。這也是他們選擇比特幣的原因之一。
根據灰度投資者研究報告,將比特幣視為避風港的最大的年齡在35-44歲之間。這個投資者群體已度過了三次衰退,房地產、防御性股票和債券等傳統的防御性工具在對沖市場衰退時失去了吸引力。隨著對傳統避險資產的信心受到考驗,投資者正積極尋找合適的替代品。
3、2020年,加密貨幣總市值變化幅度創歷史紀錄
2020年比特幣的表現可以用“出眾”來形容。
“3·12”期間比特幣最低觸及3800美元,2020年12月17日比特幣最高觸及28424美元,與今年低點相比漲幅超過470%,與年初相比漲幅超過200%。同時,比特幣市值創下了4960億美元的記錄,約等于3.27萬億人民幣,加密貨幣市場市值達到7332.65億美元。
根據coingecko數據,2020年2月13日,加密貨幣總市值達到3078億美金的階段性高點,一個月后的3月13日,總市值蒸發至1745億美元,蒸發規模達到57%,此后,加密市值一路上漲至7415億美元,漲幅220%。
這是加密貨幣市值在非熊市期間的最大跌幅,同時也創下年內最大市值。
數據來源:coingecko
回顧歷史,加密貨幣總市值自2018年12月份觸底1010億美金以來,一直處于上升狀態,市場普遍觀點認為2018年12月份之后便上一輪熊市的結束,新一輪牛市的開始。
此后,2019年6月26日加密貨幣總市值達到階段性頂點的3590億美金。在隨后長達六個月的回調中,最低點出現在2019年12月18日1768億美金,回調幅度也才51%。因此,無論是時間還是回調幅度,都無法與“3·12”比擬。“3·12”期間,比特幣價格從2月15日最高10300美元,下跌至3月13日最低3800美元,跌幅達到63%。
因此,無論是從漲跌幅,還是市值變化,2020年的加密貨幣市場都值得記錄。
4、DeFi全面爆發,市值、鎖倉量創歷史紀錄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2020年加密領域的創新,最有代表性的要屬DeFi(去中心化金融)了。在加密市場從復蘇到牛市的過程中,DeF在今年經歷了崛起、爆發、穩定的幾個階段,出現了創新性的玩法。2020年6月,以Compound為代表的DeFi項目推出“流動性挖礦”計劃,引爆了DeFi市場。
7月22日,據DeFiMarketCap顯示,DeFi總市值突破100億美元,DeBank數據顯示,DeFi鎖倉代幣資產總價值突破40億美元。6-9月,流動性挖礦迎來爆發式增長,也給DeFi生態帶來了巨量的資金和用戶。10月,伴隨流動性挖礦熱潮褪去,DeFi開始進入冷靜穩定期,但鎖定在DeFi協議中的資金仍在緩慢增加。
截至12月28日,DeFi市值已達到197.74億美元,鎖倉量達到223.9億美元。1月初,DeFi中鎖定價值僅為8.5億美元,這意味著DeFi生態價值在2020年增長了2534.11%。
2020年DeFi鎖倉量變化 數據來源:DeBank
這些數據都印證了DeFi的市場剛需與發展潛力,也成為區塊鏈基礎之上的金融創新產品越來越成熟的標志。
5、以太坊網絡平均手續費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Blockchair的數據,9月1日,以太坊平均手續費達到11.75美元、中位數手續費則上升至6.34美元,意即散戶投資者只是進行一次普通的ETH轉帳就須支付75元,而ERC-20代幣傳輸及與智能合約互動的成本可能要高出許多倍。
以最火爆的DeFi項目(如Uniswap、Balancer、Sushiswap)為例,想維持均速交易時間,所需的Gas Price約為470 Gwei,平均手續費要花到50美元,即425元。
與6月平均30 Gwei相比,兩個月內暴漲16倍;而在今年1月至3月,Gas Price平均僅為13Gwei,也就是說與年初相比,9月份以太坊手續費暴漲36倍,以太坊手續費達到歷史新高。
以太坊手續費變化趨勢
此外,在2020年,以太坊礦工在DeFi最火爆的9月份,每小時能夠賺取超過500,000美元的手續費,達到歷史新高。
6、灰度投資增持加密貨幣速度創歷史記錄
“機構入場”這個詞對2020年的加密市場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說,這是今年與往年市場最顯著不同的特征之一。2020年,眾多華爾街金融機構、公司在加速跑步入場,其中灰度最為“出眾”,被稱為今年最大的比特幣巨鯨。
根據BitcoinTreasuries數據,灰度投資公司(Grayscale Investment)旗下的比特幣信托基金目前持有572,644枚比特幣,價值153.46億美金。去年12月,報告指出灰度管理的比特幣僅超過20.3萬個,這意味著灰度在2020年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增加了182%。
灰度比特幣信托持倉量變化 數據來源:QKL123
在2020年5月比特幣減半之后,灰度以平均每天超過1000BTC的入金速度成為焦點。自6月至今,除比特幣之外,灰度還不斷增持ETH、BCH、ETC、LTC、ZEC等加密資產。截至12月28日,灰度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達到190億美元,這一數據較其8月初(58億美元)相比增長了227.58%。
灰度加密信托基金持倉變化 數據來源:QKL123
較往年相比,灰度投資管理公司投資加密貨幣的速度創下了紀錄,同時也成為了目前持倉數量及數額最大的機構公司。而灰度之所以大量買入比特幣,背后的主要原因其一是今年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其二是機構和專業投資者對比特幣的看好。
7、USDT等穩定幣發行速度創歷史記錄
2020年加密貨幣領域市值增長最快的,不是因為DeFi爆發而快速發展的以太坊,也不是灰度增持加密貨幣的速度,而是美元穩定幣USDT。作為與加密資產連接的貨幣媒介,穩定幣市一直是加密市場的剛需。而USDT作為穩定幣市場的龍頭,占據著穩定幣總市值的四分之三以上,其需求變化與市場息息相關。
2020年迄今,前五大數字貨幣中,市值增幅最快的是USDT。根據coingecko最新數據顯示,12月29日,USDT市值達到209.85億美元,較2020年初的42.85億美元相比,市值增長了超5倍。以目前的流通供應量來看,USDT市值排名在所有加密貨幣中位列第三,僅次于ETH。
USDT市值變化 數據來源:Coingecko
2020年USDT發行量變化 數據來源:Longhash
2020年1月1日,USDT發行量僅為41億美元,2020年12月18日,這一數值達到204.5億美元,年內增發了163.5億美元,平均每周增發3億美元。
USDT的增發速度代表著加密市場的強勁需求,加密貨幣交易是其主要需求來源,近半年97%的新鑄的USDT都是從Tether官方賬戶直接轉入加密交易平臺。隨著市場進入牛市,以及對沖基金及金融機構的加入,USDT在衍生品和新興市場當中獲得相當大的需求。
8、央行數字貨幣(CBDC)研發國家創記錄
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之下,各國央行加速數字貨幣研發與測試進程。1月,國際清算銀行和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對各個國家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現狀進行了調查,共有66個國家的央行對此調查做出答復,這66個國家覆蓋了全球75%的人口、90%的經濟產出。
調查數據顯示,全球66家央行當中,80%的央行表示正在研究數字貨幣技術,去年這一比例為70%;此外,約20%的央行表示很可能在未來六年內發行數字貨幣,去年該數據為10%。
其中約50%的央行同時研究零售模式和批發模式,35%只研究零售模式,15%只研究批發模式。目前所涉及的研究大部分是概念性的,主要集中在主權數字貨幣的投放、重塑支付體系對國家的潛在影響等。其中,批發型CBDC是指使用限于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之間,不面向公眾。零售型CBDC也被稱為一般目標型,其使用面向公眾。
2020年8月份,畢馬威聯合The Block Research等機構發布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概覽》,該研究顯示,只有極少數的央行有可能在未來5年內全面實施并發行數字貨幣,但一些央行已經完成或正在啟動后期階段試驗,例如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下圖是當下全球各個主權國家央行數字貨幣的開發進度。
9、加密貨幣ATM機在全球部署數量創歷史記錄
CoinATMRadar統計數據顯示,12月1日以來,全球共新安裝了894臺比特幣ATM。截至12月27日,比特幣ATM機在全球的部署數量已達13536臺,創歷史新高。其中有10973臺ATM機部署在美國,美國ATM機首次超過1萬臺大關。
比特幣ATM機是用來購買比特幣的自動柜員機。部分ATM機具有雙向功能,既可以用來購買比特幣,也可以將比特幣兌換為現金,且支持投入現金或使用信用卡來兌換比特幣。
ATM機已成為人們衡量某一種加密貨幣接受度高低的衡量標準。例如,12月22日萊特幣創始人Charlie Lee在推特上分享了萊特幣的價值主張時,提到了九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就認為,LTC的ATM機支持數量排名僅次于比特幣,因此可能更具投資潛力。
10、郎咸平不要的100個比特幣與買披薩的1萬個比特幣市值創歷史新高
2014年1月份,在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的《財經郎眼:比特幣真相》節目上,前比特幣中國 CEO李啟元提出要送給郎教授 100 個比特幣,以消除郎教授對于比特幣的誤解。郎教授連連擺手說“你送給我比特幣,我不會要的”。
2014年1月份一枚比特幣價格只有800多美元,100個比特幣價值8萬多美元。
2010年,一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當時一枚比特幣價值僅為0.003美分,1萬個比特幣價值30美分。
如今,比特幣突破27000美元,100枚比特幣價值超過27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700萬元),10000枚比特幣價值2.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7.55億人民幣),也就是說,郎教授一口回絕了1700萬,程序員小哥一口氣吃掉了17億。隨著比特幣價格繼續飆漲,這100個和10000個比特幣價值也將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