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杜蘇敏
(資料圖片)
創新藥收入、研發投入均超恒瑞醫藥(600276.SH),百濟神州 ( BGNE.NASDAQ;06160.HK;688235.SH ) 儼然成為 A 股 " 創新藥一哥 "。
4 月 25 日晚間,百濟神州發布 2022 年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 95.66 億元,同比增長 26.06%;凈虧損 136.42 億元,同比上升 39.95%,創下成立以來最大虧損。百濟神州在 4 月 26 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主要系與上年同期相比,2022 年合作收入有所下降以及匯率波動影響所致。
百濟神州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專注于開發和商業化創新、可負擔抗腫瘤藥物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因創始人王曉東 " 美國科學院院士 " 的頭銜,百濟神州自帶光環,獲得多輪融資,成為國內首個在美國納斯達克、中國香港及上海科創板三地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按已公開的融資數據計算,百濟神州自成立以來累計融資超 777 億元。
圖片來源:百濟神州官網百濟神州尚未實現盈利,2017-2022 年,虧損分別為 9.8 億元、47.46 億元、69.14 億元、113.83 億元、97.47 億元、136.42 億元,6 年合計虧損超 474 億元。百濟神州年報透露,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 509.72 億元。
對于連年虧損,百濟神州解釋稱,主要是公司大部分產品管線仍處于新藥研發階段,尚未形成銷售,研發支出金額較大。該公司強調,已通過銷售核心產品獲得了可觀收入,預期在 2023 年及以后,收入會繼續大幅增長,短期內產品收入增長能超過經營費用增長。
百濟神州在年報提示了風險,稱隨著公司持續進行候選藥物開發及尋求監管機構批準、擴張生產及制造設施、商業化在研藥物,公司存在未來繼續虧損的風險,該等虧損可能會在近期進一步擴大。
創新藥收入超恒瑞醫藥
百濟神州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產品銷售、技術授權和研發服務收入。盡管還未盈利,百濟神州的創新藥產品收入已超恒瑞醫藥。2022 年,百濟神州創新藥產品收入達 84.8 億元,同比增加 107.3%。同期,恒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為 81.16 億元。
不過,百濟神州的總體營收規模、市值與恒瑞醫藥仍有不小差距。財報數據顯示,恒瑞醫藥 2022 年實現營收 212.75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 39.06 億元。營收規模是百濟神州的兩倍有余。截至 4 月 26 日,百濟神州 A 股總市值為 2049 億元,恒瑞醫藥總市值為 3075 億元。
目前,百濟神州共有 3 款自主研發并獲批上市的藥物,包括 BTK 抑制劑百悅澤 ( 澤布替尼 ) 、抗 PD-1 抗體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 PARP 抑制劑百匯澤(帕米帕利)。去年,百悅澤實現銷售額 38.29 億元,同比增長 172.33%。百悅澤海外銷量已超國內市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為 26.44 億元,同比增長 254%;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 10.15 億元,同比增長 55.67%。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百悅澤未來的商業化上,百濟神州仍將繼續瞄準海外市場。百濟神州年報指出,在北美,隨著百悅澤獲批新適應癥,公司的美國團隊也在不斷提升百悅澤的銷售,并進軍加拿大市場。此外,公司在歐洲也已經建立了一支商業化團隊,重點關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的醫學思想領袖。
浦銀國際研報認為,百悅澤現有適應癥在美國新患者中的市場份額已較高;而美國銷售團隊規模已達到 300 人左右,和主要競爭對手相當,未來有望憑借更優的臨床數據進一步提升存量患者中的滲透率。考慮到 CLL/SLL 適應癥近期在美國、英國等地獲批,患者人數是現已獲批適應癥總和的 2-3 倍,我們預計未來三年產品全球銷售仍將快速增長,最終峰值有望達到 51 億美元。
而百澤安 2022 年的銷售額達 28.59 億元,同比增長 74%,不僅是國產 PD-1 中增速最快的,據百濟神州在年報中透露,百澤安在中國的銷售額已位居榜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全球 PD-1/PD-L1 單抗市場預計于 2025 年達到 539 億美元。中國 PD-1/PD-L1 市場規模預計將于 2025 年達到 223 億元人民幣。
雖然市場廣闊,分食者眾多也讓藥企面臨巨大的挑戰。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共獲批上市 19 款 PD-1/PD-L1 藥物,其中已在中國獲批上市的 PD-1/PD-L1 藥物有 13 款,包括 PD-1 抑制劑 9 種,PD-L1 抑制劑 4 種。此外,國內還有 77 個 PD-1 類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研發費用破百億,銷售費用率遠超同行
百濟神州目前共有 75 條在研管線,按進度劃分,包括Ⅰ期 17 條、Ⅱ期 36 條、Ⅲ期 22 條,Ⅱ期和Ⅲ期總占比接近 80%,管線進度靠前。按試驗地點來看,國內共有 25 條管線、全球 26 條、多個國家合作 15 條、美國和日本分別是 5 條和 1 條,海外管線總占比超 60%。
上市以來,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逐年增長,2017 年 -2021 年分別為 20.17 億元、45.97 億元、65.88 億元、89.43 億元、95.38 億元。2022 年,百濟神州研發費用首次超過百億,達 111.52 億元。研發投入規模位居 A 股醫藥上市公司之首,遠超第二名恒瑞醫藥。恒瑞醫藥 2022 年研發費用為 63.46 億元,占營收比重為 29.83%。
百濟神州表示,研發投入用于產品管線的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合作研發等,研發費用增加主要系隨著全球研發管線的擴張,臨床及臨床前候選藥物的研發投入增加所致。
過去一年被稱作生物醫藥行業的寒冬,百濟神州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依然保持增長。2022 年,它的銷售費用為 59.97 億元,同比增加 34.72%;管理費用為 26.95 億元,同比增長 29.55%。
員工工資與福利、醫學信息推廣與市場教育費占據銷售費用的大頭,分別為 28.19 億元和 21.1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47.01% 和 35.24%。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百濟神州的團隊規模仍在擴大。2022 年初,公司擁有約 8000 名員工。2022 年末,員工已超 9000 名,預計還將繼續增長。
對此,百濟神州稱,隨著公司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計劃及策略的發展,公司必須在中國、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增加大量額外的管理、運營、藥物開發、臨床試驗、藥政事務、生產、銷售、營銷、財務及其他人員。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百濟神州 2022 年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遠超同行,高達 62.69%。同期,信達生物 ( 01801.HK ) 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例為 56.86%,貝達藥業 ( 300558.SZ ) 為 28.38%,復宏漢霖 ( 02696.HK ) 為 36.13%。
一方面是持續的虧損,另一方面卻是不斷增加的各項費用,資金從何而來?百濟神州在年報坦言,未來可能需要獲得額外的融資來提供運營資金,無法保證將來能從經營活動中產生正現金流。就上述多個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百濟神州董秘辦,電話始終未能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