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焦點:用古典造型設計喚醒千年之美——訪中國古典服飾造型搭配設計師陳俞綺

2023-06-13 11:28:35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中國風越來越受大眾的喜愛,從國際時裝周的服裝設計視覺盛宴、傳統古裝影視劇的內容傳播及綜藝紀錄片的宣傳推廣,促使著中國文化迅速普及,全面的從“衣、食、住、行”傳遞著我國的優良文化。迄今為止,我國傳統的古老技藝仍在世代傳承,其中運用在服裝上的有刺繡、結扣、剪紙等非遺“手工技藝”,如何將這些傳統“手工技藝”運用于現代化造型以及真實還原歷史搭配成為了眾多造型搭配設計師的工作重點以及難點。

陳俞綺,一位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典造型設計元素搭配技藝于一身的造型搭配設計師,其對古典文化研究的深入性不亞于專業研究人員,但不同于專業的研究人員的是,她能夠合理且完整的將古代傳統造型設計完美的融入到生活之中。為此她走遍了全國5772個博物館,觀看藏品數量4665萬件/套,只為對可觸可視的歷代傳統服飾、飾品的物理性研究,如面料、色彩、圖案等多維度進行數據化采集、整理和分析;對隱含在物質資料中的技術、禮儀、審美、觀念、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究。維持她翻閱大量古代文獻,通過分析中國古代文學及服飾、飾品元素特點獲取搭配設計靈感。總結出獨有的造型搭配方式,真實還原了歷史文化的同時更加完整的傳遞著古典文化。也正因如此,她的每一套古典造型搭配設計作品均被博物館研究專家稱為“走出博物館的古典東方美學作品”,被同行業專家稱之為“行走在現代化都市的千年之美”。

首先為了更貼和歷史并真實還原古代服飾搭配文化用于用影視劇作品,她通過對蘇繡的深入研究,熟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已用于服飾。古代帝王龍袍上精致的九龍就是采用蘇繡技藝繡制而成,因此,蘇繡也成為了帝王之繡。蘇繡氅衣也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手工服飾成為宮廷皇妃服飾之一。通過對蠶絲織造技藝的深入研究,讓她熟知戰國、秦、漢時代絲綢生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花色品種也豐富起來,產生了絹、紗、羅、綺、錦等多種絲織品種類,這類服飾多為達官貴族所穿著等等。從業以來她閱讀的史詩文獻不少于4000本,只為真實還原歷史。其次不同于其他造型設計師,陳俞綺的對色彩搭配完全遵照千年傳承的中國古典元素:以赤(紅)、黃、青、黑、白。這五種中國傳統色彩的基調,結合攝影燈光、日光等不同場合,總結出523種不同色彩變換模式,使服飾在不同場合所穿著后顯現的色調保持一致。以傳統中國色為主體配色,適用于不同場景,盡顯“典雅”這一中國傳統色最大的特點。最后,造型設計的真實還原必然離不開服飾材料的選擇和質感的呈現,由于眾多歷史古代服飾多為出土文物及博物館展出無法用于拍攝,因此為了便于生活化及日常工作,她多次還實地走訪全國各大面料及服飾加工、生產工廠,將造型搭配的重點放在衣料選擇和物料紡織技術上。在陳俞綺的標準中主要有兩個指標:首先考慮到內襯貼身衣物在穿著的舒適度,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和親自穿著體驗,他選擇使用天然織物如純棉、真絲,既透氣吸汗又綿軟舒適。此外真絲材質的衣服自帶一種“光澤感”,和外搭疊穿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層次感”。其次,外搭衣料更多考慮它的歷史還原真實性,比如一些奢華大氣的服飾往往采用暗紋的織錦或綢緞來還原真實效果;而偏飄逸灑脫的服飾,則多選擇半透明的紗織面料,如雪紡或歐根紗等布料來營造。這使得降低成衣制作成本的同時更加貼合拍攝時服飾所呈現的效果。

無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傳承人,還是當下的文物修復者,以及古典造型設計師都是文化傳承者,讓觀眾讀懂千年文化,讓觀眾了解文化的意義所在是陳俞綺多年工作以來秉承的信念與堅持,也是作為文化傳遞者應有的藝術責任與擔當。為更好傳達每一套古典造型設計帶來的視覺震撼,每次設計前她都會帶領團隊前往“觀復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與其相關的歷史研究機構,真正站到一幅作品、一套服飾造型面前,去感受它的紋路,去感受每一抹色彩,每一個造型當時的人物心理以及動作舉止,這與網上看到的圖片所帶來的沖擊力完全不同。整個造型從分析劇本到創作,從初稿成形到不斷地修改調整,從制作到試裝,一直到最后的電視呈現短短幾分鐘甚至一個鏡頭的精美演繹,凝結著臺下整個團隊近多年的心血和智慧。

古典造型搭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是走進現代生活后,讓大家共享非遺傳承該有的樣子。更是背后沉淀了千年的厚重文化,承載著千年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一套套古典造型設計盡顯著陳俞綺作為造型搭配設計師的匠人匠心。

最新資訊

股票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