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在于認知

2023-06-28 07:09:22來源:每天三分鐘學管理

認知的三個層面


(資料圖)

決定人們行為背后的密碼是認知,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高度和深度,決定了其成長與發展的程度。 認知有三個層面: 第一是態度層面,即看法。叔本華曾經說:“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自己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同樣的事物、同樣的環境,有些人表現出的狀態是發展的、積極的、看到機會的認知。 有些人卻是消極的、抱怨的、只看到問題的認知。堅持正念、正語、正行才能發揮正能量的作用,繼而收獲成長。 情緒是對認知的解釋。學會控制情緒,保持愉快的心情,理智全面的思考問題,是高級認知能力的基本素養。 第二是思維層面,即想法。更高的維度、更廣的視野、更深的層次是衡量思維層面的3個指標。 維度與視野,決定著人們能不能站在更高的立足點,看到事物整體面貌以及看清未來的發展走勢。 而深度則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一針見血、直指核心,能以第一性原理和事物根本規律的角度,來理清復雜多變世界背后簡單不變的真理,并以此做出決策與行為。 第三是邏輯層面,即做法。指的是能夠梳理目標實現的路徑,并分解和細化為不同的步驟,按照邏輯關系,逐次推進和實現。 邏輯能力在工作中尤為重要,缺乏邏輯的人做事分不清重點先后,一團亂麻;而邏輯清晰縝密,則會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自我認知,決定了你的高度

我們常常在乎別人怎么看自己,卻忽略了,自己怎么看待自己這個問題,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認知能力。 然而,人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 西方諺語有言:你怎么看待自己,別人就怎么看待你。 老子也曾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認知能力越高的人,越容易看清自己幾斤幾兩,不會對自己誤讀誤判,產生不必要的自卑,或者自大。 正確的自我認知,是客觀對待自己的不足,以及本身具備的優點,清醒地認識真實的自己。沒有人十全十美,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淡然處事,內心存有淡定,外在自會從容。

知行合一,提升認知高度

有句話說得好:“改變認知能力,其實就是在改變人生。”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于認知,說到底人這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如何才能提高認知 ? 看待問題增加跨度人在遇到問題時,喜歡在當下的環境里思考問題,然后做出判斷。 但時間和環境都是有局限性的。 當下環境里做出的判斷看似是正確的,但如果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跨度和更廣闊的空間跨度里,未必就是正確的。 遇事不要拘泥現狀,把目光放長遠,逼迫自己做深層次的思考。 大量且高質量的閱讀羅振宇曾經說過: “影響一個人認知水平的因素有教育背景、父母、社交圈,所以不斷學習,不放棄成長,隨時更新知識,是升級認知的渠道和途徑。” 通過大量且高質量的閱讀,不斷汲取新知識,讓思維保持活躍,而不至于僵化。 當你讀的書多了,知識儲備豐富了,認知水平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向更優秀的人學習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說過,你是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你和誰在一起,你就會成為誰。 你接觸的人,認知水平越高,你的認知能力提升就越快,你能獲取的機會也就越多。 與能人共事,你才能不斷優于過去的自己。

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的,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

認知越低,遇見的人越復雜,越固執;

認知越高,遇見的人越簡單,越靈活。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一個人只有不斷升級認知,才能遇到更優秀的人,見到更美的風景。

END

推薦閱讀▼

正確的思維方式,將助你快速成長 更多原創知識,

強烈推薦關注下方公眾號“姿勢要點”

為你推薦

最新資訊

股票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