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快遞進村”是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據新華社北京8月14日消息稱,《中央財辦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日前印發,旨在加快建設高效順暢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推進農村流通設施和業態全面融入現代流通體系,促進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
這份由中央財辦、中央農辦、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郵政局九部門聯合印發的文件,圍繞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支撐等作出部署。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我國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基本建成設施完善、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順暢的農村現代商貿網絡、物流網絡、產地冷鏈網絡,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農村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到2035年,建成雙向協同、高效順暢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商貿、物流、交通、農業、供銷深度融合,農村流通設施和業態深度融入現代流通體系,城鄉市場緊密銜接、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形成良性循環。
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加快補齊縣鄉村物流設施短板、合理優化商貿流通設施布局、推動城鄉流通深度融合、強化農村流通數字賦能、培育農村流通龍頭企業、完善農村流通標準體系、加強農村流通領域市場監管等重點任務,明確完善相關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和強化土地、人才支持,并要求把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作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實施。
記者在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廣州市快遞條例》發現,該《條例》明確支持交通運輸業與快遞業融合發展,推動完善區、鎮、村三級農村配送網絡,支持和引導快遞企業發展冷鏈物流、共享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和配送服務網絡。從地方性法規的層面把上述的交郵、郵快等合作模式固定下來,有效推動地方政府對“快遞進村”的政策支持力度,為郵政快遞企業在農村地區降本增效、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來,廣州市郵政管理局不斷創新探索,聯合市交通、商務等部門依托郵政企業網點遍布廣、深入服務農村等優勢,加快區鎮村三級寄遞體系建設,支持郵政企業與公交企業、郵政企業與快遞企業,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形成了“利用公交的腿,借助郵政的點,圓了百姓的夢”的農村寄遞物流新模式,切實解決農村地區寄遞物流發展滯后、工業產品下鄉和農特產品出山難、經營效益不佳等問題,該模式還獲評交通運輸部第二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2022年,快遞通達建制村數量1139個,覆蓋率100%,郵快合作代投快件467萬件,其中公交運郵量超3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