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東部“臨深”片區 教育資源新高地日漸顯現

2023-08-18 16:12:14來源:南方都市報

開欄語

7月21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南方都市報社、N視頻主辦,萬科深業·灣中新城冠名,招商臻灣府、保利·天匯支持的“深中融合發展深調研”正式啟動。

此次調研走訪將緊扣深中通道對深中融合發展的實際意義,對中山及翠亨新區等片區交通建設、政務服務、民生配套、營商環境等進行調研走訪,最終形成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現翠亨新區在“大橋時代”乘勢而上的決心和魄力。


(資料圖片)

翠亨新區教育資源布局動作頻頻!推進集團化辦學,“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翠亨小學”揭牌;“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云衢中學”正式揭牌;新區東片區(馬鞍島)首所中學——西灣外國語學校開學;計劃實施建設香山中學……隨著優質教育資源加速向東布局,翠亨新區成為中山教育格局中熱度最高的板塊之一,以翠亨新區為核心的中山東部“臨深”片區教育資源新高地日漸顯現。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翠亨小學揭牌

中山推進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名校帶頭引領作用,將學?,F代治理、教師素質提升、課程資源建設、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經驗與做法,逐步普及到集團化辦學的學校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水平邁上新臺階。

2022年6月,南朗街道辦事處與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舉行集團化辦學簽約儀式,“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翠亨小學”正式揭牌。雙方將共同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模式、新機制,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以實現集團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合成再造,穩步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優質、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熱切期盼。

據悉,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名師團隊全力支持,學校專家顧問團長期為翠亨小學做好顧問工作。并承諾為南朗街道小學教育培養兩批后備干部及教學骨干,每批七八名,到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全職掛職3年,參加學校管理及從事教學工作。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每年派駐翠亨小學相應的人員,完成市教育體育局每年交流輪崗不得少于5%的要求,每年派駐不能少于6名干部和教師。

據介紹,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將充分發揮集團本部的優勢,逐步實現集團內部管理一體化、課程教學一體化、教師發展一體化、學生考核評價一體化。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翠亨小學將充分利用好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的平臺優勢,在學校發展規劃、管理、教研、評價、培訓、課程建設等方面同步調、共發展,努力提升翠亨小學整體辦學水平,推動學校全面發展。

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云衢中學揭牌

繼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翠亨小學揭牌后,2022年8月,南朗街道辦事處與中山紀念中學舉行集團化辦學簽約儀式,又一集團化辦學成果顯現。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云衢中學正式揭牌,標志著云衢中學正式納入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管理。歷經214年歷史的云衢中學再次翻開發展新篇章,也是翠亨新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

中山紀念中學將派出管理骨干,分別到云衢中學任學校黨總支書記和校長。此外,云衢中學每學年將選派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到中山紀念中學跟崗學習,整體提升南朗街道云衢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云衢中學加入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后,將借助紀中品牌、管理、教師、文化等資源優勢,幫助云衢中學培養優秀管理人才、強化師資培訓、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等,達到快速提升云衢中學辦學質量,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熱切期盼。

而紀中將繼續發揮名校品牌效應,與云衢中學在學校發展規劃、管理、招聘、教研、評價、獎勵等方面實現“六同步”,積極推進內部管理、課程教學、教師發展、考核評價“四個一體化”,激發云衢中學的辦學活力。

據悉,南朗街道與中山紀念中學的合作模式,是翠亨新區以集團化辦學模式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試點和樣板,更是翠亨新區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集團化辦學將積極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翠亨新區公辦中小學輻射,全面提升新區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為打造灣區一流教育高地。

翠亨新區第一所12年一貫制全寄宿學校開學

除了集團化辦學,翠亨新區教育資源優化還“向內發力”。2022年6月,翠亨新區啟動教體衛生設施綜合提升行動,計劃投入超過1.5億元,實施超過30個項目,分批次、分階段對轄區教體設施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設施進行新建、改建或修繕。經過近2個月的施工,首批涉及云衢小學、南朗小學、橫門小學、翠亨小學、欖邊小學、博愛幼兒園等6所學校的優化提升工程在開學前順利竣工驗收,投入使用。2022年秋季新學期開啟,翠亨新區的返校師生迎來新的校園環境。

據悉,翠亨新區本次教體衛生設施綜合提升行動聚焦補短板,按照近、中、遠三個階段實施。首批完工的工程為近期工程,主要對校園設施進行升級。其中,南朗小學、翠亨小學、欖邊小學等3所學校的足球場升級成為人工草坪,云衢小學禮堂鋪設了復合地板,墻面和相關設施設備也得到了翻新,南朗小學安裝了新的電力變壓器,電力供應得到了保障。按照計劃,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將繼續實施提升工程,中山東部教育資源質量將進一步升級。

此外,翠亨新區還加快建設新學校。2022年9月1日,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第一所12年一貫制的全寄宿學?!鳛惩鈬Z學校正式開學,迎來首批1500名新生(包括600名初中生和900名高中生)。據介紹,西灣外國語學校將打造大灣區國際化標準外國語學校,將以“讓學生從大灣區走向世界”為辦學理念,立足翠亨新區,打造面向大灣區乃至世界的開放型學校。

據悉,中山市西灣外國語學校占地120多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中山市重點項目之一,總投資超過5億元。學校按照78個班,在校生4000人的規模打造,致力營造多元校本課程的活力校園、人文校園。

今年計劃實施建設香山中學

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高質量建設翠亨新區”的目標,翠亨新區東片區共規劃8所中學、12所小學,在已經建成投用中山紀念小學、西灣外國語學校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加速教育教學設施建設,做好做優新區公共服務配套。

據介紹,翠亨新區今年計劃實施建設香山中學,西灣匯配套幼兒園裝修工程等教育教學設施,繼續完善教育布局,也同步推進其它民生項目,翠灣文化藝術中心、翠湖體育中心等,未來東片區還將繼續建設馬鞍島北塔片區小學、碼頭片區小學等。

根據中山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公示的《中山市香山中學新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批前信息公開》,位于馬鞍島上的中山市香山中學建設內容和規模進一步明確。

根據公示,中山市香山中學建設地點位于翠亨新區起步區爛山圍,其北側為集翠街、南側為和惠街,東側為東匯道,西側為翠澤路,正位于中山紀念小學旁,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3萬㎡,總建筑面積約9.9萬㎡。施工期為15個月,項目總投資超9.2億元。該項目是中山近20年以來單筆投入最多的公辦學校項目,是中山市2023年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也是翠亨新區東片區兩所完全中學(含初中+高中)之一。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1棟高中教學樓及實驗樓、1棟初中教學樓及實驗樓、1棟圖書綜合樓、2棟高中學生宿舍樓、2棟初中學生宿舍樓、1棟教師宿舍樓、1棟體育館、1棟食堂、400米田徑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室外體育運動設施和公用配套工程。

在辦學規模方面,今年2月,廣東省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發布了關于為“中山市香山中學項目土壤氡檢測服務”公開選取“檢驗檢測服務”機構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中山市香山中學為72班初高中,其中初中36個班級,每班定額為50人,高中36個班級,每班定額為40人;在校生規模為3240人。

探索與深圳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

作為中山“東承”橋頭堡,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向東布局是主調,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新區一邊加快補齊自身教育領域短板,一邊加快對接包括教育資源在內的東岸公共服務資源。

翠亨新區“十四五”規劃已劃出深中公共服務和“軟環境”同城化的路徑。“十四五”期間,翠亨新區計劃實施公共服務同城共享建設工程。其中,翠亨新區將探索與深圳協同推進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爭取開展基礎教育聯合辦學試點,與深圳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并共享學位;支持深圳中學等名校在新區建立跨區域集團化辦學;探索中高職一體化、高本銜接等跨市聯合培養機制,培養滿足兩市產業發展所需的職業技能人才。

同時,翠亨新區“十四五”規劃提出,擴大普惠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鼓勵有條件的村、社區舉辦公辦幼兒園,鼓勵社 會力量舉辦高品質民辦幼兒園,到 2025 年全區實現公辦幼 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 50%以上、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在園幼兒占比達 85%以上。統籌翠亨新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推動翠亨新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重點建設項目,培育一批省內領先的優質特色品牌中學。

此外,加快發展高水平教育,是翠亨新區打造面向未來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區的必然選擇?!笆奈濉逼陂g,翠亨新區將強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規劃建設中山科技大學,并借助深港等外部資源,研究建設國際教育合作試驗區,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招引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到新區共建研究生院、科研所、實驗室,進一步完善創新生態。通過上述布局,翠亨新區未來將形成涵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等環節的教育鏈條,中山乃至大灣區教育資源高地的角色將逐漸凸顯。

點:

建議探索“合作辦學+跨域招生”方式

——中山市香山智庫研究院副院長陳曉華

翠亨新區教育環境如何進一步發展?中山市香山智庫研究院副院長陳曉華提出了相關建議。

建議推動教育提速提質賦能營商環境優化改善。翠亨新區當前正處于大開發、大建設的階段。教育乃百年大計,全民素質提升、社會進步都離不開教育的支持,在區域發展中發揮著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作用。新區高質量發展,必須教育先行。近年來,翠亨新區立足長遠,在優化教育布局方面用好資源把握機遇,為提升公共服務配套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集聚高端創新要素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議探索教育強區發展路徑。在教育公共服務配套持續優化提升基礎上,對標珠江東岸的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研究雄安新區等新區教育資源布局的有益探索,尋找教育強區跨越發展的路徑,實施教育提升工程。除了實現辦學條件大改善,同步推動教師隊伍素質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大提高,探索“未來學校”教育發展模式,打造灣區一流教育配套,推動新區教育發展“彎道超車”乃至“變軌超車”,成為一塊教育與學習改革創新的試驗田。

建議推進深中教育服務聯動協作。翠亨新區可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借鑒嘉興與上海合作辦學的經驗,探索“合作辦學+跨域招生”等方式,加快引入深圳、廣州等大灣區中心城市優質教育集團建校辦學,實現珠江東西兩岸優質教育資源聯動發展。例如,推動深中兩地探索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并共享學位,支持深圳中學、中山紀念中學等名??鐓^域集團化辦學等,推動翠亨新區構建大灣區高水平、開放式、國際化教育資源聚集高地,在教育方面發展成為 “黃金內灣”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建議推動高等教育實現新突破。當前,辦好一所高水平大學已成為海內外中山人民翹首以盼的民生實事。大學是城市的思想庫和動力源,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建議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引入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通過出臺引導性政策,借助深港等外部資源,支持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新區辦學,設立新校區、分?;蜓芯可骸⒖蒲兴?、實驗室等。另一方面,立足自主發展,加快推動規劃建設中山科技大學,為城市發展打造一張亮麗的高等教育名片;同時,探索借鑒深圳經驗,建立“虛擬大學”,通過線上方式搭建高等院校在中山發展的創新載體和公共平臺,推動大學的科研和智力優勢融入“美麗中山,投資熱土”建設中。

南都記者侯玉曉

攝影:南都記者吳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