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讀者們不再執著于翻閱紙質版的書籍,畢竟如今已是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我們可以通過電子書去閱讀和瀏覽。盡管如此,金庸的武俠小說仍是風靡不減當年。
的確,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電子書,甚至就連網絡游戲都充斥著金庸的武俠元素。金庸的武俠著作為何經久不衰?除了金庸將武俠世界架構得極其逼真之外,他所宣揚的俠肝義膽以及家國大義,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于是讀者們會看到,金庸筆下的主角都能戰勝困難、擊敗反派,最后成了一位名動江湖的大俠。
【資料圖】
不過,金庸卻有一部著作很奇怪,主角共有33人,但金庸只寫了1人就宣布封筆。
一、十五部作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總共寫了十五部小說。而讓讀者們熟知且不斷搬上熒屏的有《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俠客行》以及《碧血劍》等。
此外,《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訣》、《碧血劍》以及《射雕三部曲》都屬于金庸的早期作品,而《笑傲江湖》、《越女劍》、《鹿鼎記》則是金庸的晚期作品。
金庸對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較為滿意?正如金庸自己在《后記》里所說的那樣:最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是:“你最喜歡自己哪一部小說?”這個問題很難答復,所以常常不答。單就“自己喜歡”而論,我比較喜歡感情較強烈的幾部:《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又常有人問:“你以為自己哪一部小說最好?”這是問技巧與價值。我相信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有所進步:長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過許多讀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歡他們的不同意。
不過很少人知道的是,金庸的有一部作品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太重要,原來金庸曾這么說過:“我寫的武俠小說長篇共十二部,中篇二部,短篇一部。曾用書名首字的十四個字作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最后一個不重要的短篇《越女劍》沒有包括在內。”
《越女劍》讓金庸覺得無關緊要,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部短篇小說么?可讀過這部小說的讀者會發現,《越女劍》雖然只有區區一萬多字,卻以真實的戰國作為故事背景,細讀之下有一種歷史的厚重之感,再加之天馬行空的武俠元素,能讓人身臨其境、樂在其中。
而且,金庸自己也認為,他的后期作品比前期作品好些,既然如此,他的后期之作《越女劍》為何如此之短?他不應該再接再厲,將《越女劍》打造成一部蕩氣回腸的長篇小說么?
二、越女阿青
阿青原是一個普通的放羊少女,年僅16歲的她和一頭白猿為伴。機緣巧合之下,阿青從白猿那里悟出了一套厲害至極的劍法,這門劍法快得出奇,能在電光火石之間傷人眼目、刺人手腕。
越國的范蠡無意發現阿青那超凡入圣的劍法 ,他憑借魅力引了阿青入宮,教導士兵們練劍。阿青最后才知道,自己喜歡的范蠡早就有了意中人,她就是閉月羞花的西施。
在故事的末尾,暴怒的阿青手持一根竹棒殺入了王宮,2000名全副武裝的甲士居然抵擋不住阿青。原文道, 驀地里宮門外響起了一陣吆喝聲,跟著嗆啷啷、嗆啷啷響聲不絕,那是兵刃落地之聲。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極長的長蛇,飛快的游來,長廊上也響起了兵刃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阻擋不了阿青。
盡管阿青最后沒有擊殺西施和范蠡,拂袖而去的她也不知道去了何方,但單憑阿青以一人之力力戰2000甲士的壯舉來看,稱她為“金書”第一高手也不為過,畢竟無論是掃地僧還是張三豐,都無法與阿青媲美比肩。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阿青并非這部著作的唯一主角。
三、三十三劍客圖
原來金庸打算以《三十三劍客圖》作為藍本,塑造33位超凡脫俗的武林高手,而阿青則是33劍客之一的趙處女。
何為《三十三劍客圖》?33劍客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版畫,有趙處女 ,虬髯客,繩技,車中女子,汝州僧, 藍采禾,東方朔、老子,廣成子,嫦娥,張道陵, 韓湘子 等角色。
老子、廣成子、東方朔、嫦娥、張道陵、韓湘子這些都是仙人,而33劍客的總體實力都差不多。正因為如此,阿青僅憑一根竹棒就能在王宮里來去自如。
遺憾的是,金庸寫完趙處女(阿青)這個角色之后就感到力不從心,畢竟33位主角,就有33個武俠故事,加之如何將這些仙人的絕招武俠化,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金庸思慮再三之后,動了封筆之念。原來《越女劍》寫于1970年,晚于《鹿鼎記》的1969年,但金庸卻在1972年完成了《鹿鼎記》之后就宣布退出了文壇。
等于說,其實《越女劍》才是金庸的封筆之作,只不過他才寫了一部分就匆匆收筆,因此《越女劍》的篇幅僅有一萬多字,而一向注重質量的金庸也覺得《越女劍》虎頭蛇尾,才將它歸類于一個“不太重要的”作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