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直播帶貨界的新晉頂流,東方甄選以超過6億元的銷售額,毫無意外地摘得了抖音六月直播帶貨榜的桂冠。
自上月初爆紅以來,東方甄選單月漲粉1952.69萬,這一數字和成立兩年多的“交個朋友”規模相當。
也就是說,在經歷過教培行業寒冬之后,俞敏洪和他的新東方又在不同領域孵化出了一個全新的網紅“羅永浩”。
以獨特的“雙語帶貨”、“文藝帶貨”方式,東方甄選打破了大眾對傳統直播帶貨的固有認知,也培養起一批邊看邊學邊下單的特殊粉絲群體。
但互聯網行業從來不存在一勞永逸,擺在東方甄選面前的問題簡單而又現實,當熱度散去流量下滑,直播間還能留住多少真實購買力呢?
來自百度搜索指數的相關數據顯示,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甚至是俞敏洪本人,三者搜索熱度均在6月16日當天達到頂峰,而后便一路下滑再無波瀾。
這一點也體現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中,時間進入七月份,此前頻頻十萬加的實時在線人數不再是常態,只有明星直播董宇輝出場的黃金時段,直播間人氣才能重回巔峰,而在工作日下午等普通時段,東方甄選直播間的實時在線人數已回落至四五萬人,這一數字絕不算差,但明顯的下滑趨勢卻不容樂觀。
更令投資者感到費解的是,在6月中旬東方甄選正如日中天之時,國內互聯網一哥騰訊卻選擇對其背后公司新東方在線進行近乎“清倉”式的減持。
僅僅兩天時間,騰訊對新東方在線的持股比例就從9.04%降至1.58%,產業資本的撤退走人也被市場解讀為對東方甄選未來盈利能力的一種懷疑。
除此之外,東方甄選也存在著和大多數直播間類似的問題,就是對主播的過度依賴,在本輪爆火背后,人們對于主播董宇輝的關注實際上遠勝直播間本身,在6月19日的一場直播中,俞敏洪也表示目前確實有機構在挖旗下主播。
如何做好與主播之間的利益分配,實際上從教培時代俞敏洪就一直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相關故事在2013年甚至還被搬上了大熒幕,如果對優秀主播的激勵不到位,人才流失將難以避免。
不過好在經歷爆火之后,東方甄選與旗下主播的關系仍處蜜月期,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相關信息顯示,東方甄選的運營主體東方優選近日正申請包括“董宇輝”“方臉哥”等多個主播相關的商標,目前我們應該還看不到主播出走的事件發生。
拋開流量下滑和人才流失不考慮,公眾對于東方甄選真正的疑問應該是其商業模式,即便把直播間打造得再高大上,核心目的還是賣貨,這樣以內容換取流量的方式能夠長久嗎?用戶盯著直播間“廣告”長時間觀看不會審美疲勞嗎?
羅永浩曾在交個朋友直播間表達了“對直播電商行業的一些流行觀點的不同看法”,認為用講內容代替講產品是一股歪風,并不會直接幫助銷售。
不過從近些年的互聯網經驗而言,先吸引流量再引導轉化是幾乎所有平臺的標準作業流程,這一點無可厚非,即便是羅永浩的交個朋友,在一開始也是打著羅永浩的網紅名頭開展業務,用名氣引流和用內容引流貌似并沒有太大差異。
更為關鍵的是在引流階段過去之后,如何做好粉絲運營,如果內容能夠幫助粉絲持續活躍,并及時獲取用戶需求,那么這樣的內容便是正向內容,主播所講出的每一句話,其實也是對其私域流量的一種維護。
6月28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個人微信公眾號發文稱,東方甄選要建立一個立體化銷售平臺,除抖音外,還會考慮其他平臺,甚至自建平臺。
這樣“帶著粉絲走”的想法自然符合東方甄選的利益最大化,但在實際操作中,類似的行為無異于火中取粟,畢竟現在的用戶屬于抖音平臺,與東方甄選的關系只是關注與被關注,就像淘寶的商家與用戶一樣,脫離了平臺很難獨自生存。
相關的問題其實國內知名私域電商平臺順聯動力早就給出了答案,在其私域模式下,只要具備個人號召力,用戶也可以成為商家,粉絲就是購買力,可以借助平臺支持不斷帶貨,而一旦脫離平臺,用戶便又回歸為普通的消費者,私域模式同樣離不開公域流量的補給,不然早晚會成為一潭死水。
此外,順聯動力平臺自身也在借助社群資源優勢,根據用戶的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孵化更多價廉質優的新消費品牌,其在平臺推出的朵杞膠原蛋白肽果飲,在順聯動力上線兩年累計銷量超過3000萬瓶,持續復購用戶占比高達70.28%,對于私域流量的持續維護與發掘,同樣可以使用戶的購買力保持在一個相對旺盛的階段。
不過對于東方甄選而言,這樣的“躺贏”階段還遠遠沒有到來,無論是粉絲數量還是運營經驗,東方甄選直播間較順聯動力這樣成熟的私域電商平臺還差得太遠,現在談自建平臺無異于天方夜譚。
當然了,只要老俞沒昏頭,這樣的話大概只會停在嘴上,留在心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